好文章的来源——谈观察的基本品质

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基本的品质,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过程的观察也不例外。一般讲,观察的基本品质主要有六个:目的性、条理性、理解性、敏锐性、复杂性、精确性。这六个品质的好坏和高低,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观察效果。一个学生的观察的六个品质较好,那么他的观察能力就表现得较强,反之则表现得较弱。下面我们从一位初中学生写的《看雾知天》这篇文章中摘录几段,从中可以发现观察品质的好坏对观察结果的重要性。

要准确地看雾知天,必须多方面分析观察,综合判断。那么,要分析观察哪几个方面呢?观察的基本品质

要准确地知天,必须看雾出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晨雾预示天晴;白天、晚上有雾,未来将有绵绵细雨。因为前者是辐射雾,后者多是平流雾。民谚说得好:“早雾晴,晚雾阴,晚雾不收,细雨淋淋。”

要准确地知天,必须看清雾前是什么天气。俗话说:“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要准确地知天,又必须看雾的浓度。辐射雾是地表空气中水气凝结而成,因此比较轻淡,可透过雾层见蓝天;而平流雾则由于大范围的暖湿空气受冷形成,看上去比较浓重。所以人们得出结论:“雾气小天睛好;雾气浓,有大风;雾气重,大雨凶;雾气轻,隔天晴。”

要准确地知天,还必须看雾的颜色辐射雾因为比较稀薄,看来犹如一层乳白色的轻纱;平流雾比较浓重,而且在它的上空常常伴有云层,不透阳光,看起来就显得灰暗。“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雾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小作者的笔下变得充满灵气和科学性究其原因,不外乎小作者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小小一篇《看雾知天》,是小作者七年如一日,每日凌晨就起身观察天气情况的结晶。如果他的观察没有目的、不讲条理、缺乏敏锐、不能持之以恒,那么也就不可能有《看雾知天》。

知道了观察品质的重要性,下面把它们一一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1、观察的目的性。一般讲,我们观察一样东西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目的的明确程度常常决定观察的有效性。我们在前一课讲过,区别观察和感知的一个方法,就是看有没有目的目的性越强,观察的效果越好。比如,同样去植物园游玩,你观察植物的目的性越强,你在游玩中对植物的观察就会越仔细、越深入,反之则是走马看花。在观察的目的性方面,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比如,有的人比较积极主动,目的性就显得明确。这种人善于制定观察计划。在计划中他们不但明了要观察的对象和要求,还能够明确观察的具体步骤,做到胸有成竹,并且时时按照目的和一定的要求展开观察。

有的人则比较消极被动,目的性就显得较差他们与前者相比,不但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就连简单的观察步骤也缺乏,这样又怎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观察呢?因此,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时刻要求自己加强观察的目的性。为了增强观察的目的性,你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对自己提出以下一些要求:第一,每次观察前提出观察要求和相关的思考题。第二,在观察中不断问自己是否抓住了观察的重点,如不能确定,应及时询问教师。第三,养成边观察边思维的好习惯。

2、观察的条理性。做事情要讲条理,观察就更要讲究系统性和前后次序。拿《看雾知天》来讲,小作者从雾出现的时间到雾前的天气,然后到雾的浓度,再到雾的颜色,有条不紊地逐一进行观察,因此写出的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观察的条理性不是天生的,它与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有关。在每次观察中,你可以根据被观察对象的特点,给自己定一些观察的条理和系统,比如按由远及近、由里到外、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次序展开。

3、观察的理解性。有些学生在观察中能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善于通过观察发现新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观察的深度,获得完整的真实的知识。这就是观察理解性的表现。科学家牛顿看见院子里的苹果树上掉下苹果来,这一现象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他一边观察,一边积极思考,通过不断努力,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定律。我国著名的小学教育专家袁王容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做到;仔细看,认真想,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观察和思维相互渗透。

4、观察的敏锐性。科学家和发明家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具有高度敏锐性,常常能发现一般人不易觉察或忽略的东西。例如,瓦特无意中看见水壶里的水开时蒸汽冲动壶盖,这个对常人来讲是司空见惯的情景,马上引发了他发明蒸汽机的欲念;阿基米德通过观察人在浴盆中水位上升,敏锐地联想到水的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观察的这种特征,一定程度上与观察者的广泛兴趣和丰富知识是分不开的。因此,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观察的敏锐性。

5、观察的复杂性。科学史上有一些有趣的事例,比如X光射线的发现,是观察者在观察其他事物时无意之中发现的。如果当时只注意观察那些预期的事物,而忽视意外的情况,那么X光射线可能至今还深藏闺中。观察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敢于摆脱那种简单的传统的和老一套的方式方法,善于留意观察对象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善于捕捉那些意外的情况,而这些意外的情况往往是观察中新的意外发现的关键。

6、观察的精确性。我们再以《看雾知天》这篇文章为例,小作者是通过雾的细微差别来预知天气变化的,如果没有细致精确的观察,他怎么可能得出如此详尽的结论呢?有一个发生在一堂化学实验演示课上的故事:一位化学教师在上实验演示课时,发现学生对实验演示的观察不够细致,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拿来一杯溶液,用一只手指蘸了一下,然后用舌头去舔一下。演示完了后,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依次学做一遍。学生照着教师的方式去做,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皱眉、吐口水,原来这是一杯很浓很浓的盐水。这时教师对学生们讲,其实,他沾溶液的是食指,而用舌头舔的却是无名指。教师借此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观察时必须严谨、细致和精确。

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