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怎么培养和训练(提高观察力的方法和技巧)
大家可能都听过纪昌学射箭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年轻人叫纪昌,他为了学习射箭,拜当时的神射手飞卫为师。飞卫一开始并没有教他如何射箭,而是让他回家先练眼力。飞卫对纪昌说:“你抓一个虫子用绳子吊在窗户上,每天盯着它看。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它在你的眼里有车轮那么大你再来找我学射箭。”纪昌按照飞卫的方法回家苦练了三年,终于有一天那个小虫子在纪昌的眼里像车轮一般大了。这时纪昌再看其他东西发现竟然像小山一样大。纪昌终于明白了他师傅的用意。飞卫见纪昌练好了眼力,于是把全部射箭本领和盘托出,尽心而教。纪昌后来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射手。
这个故事中讲的是眼力,但它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的观察力也是可以在学习中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科学的培养得到发展的。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在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中,挑选观察力相当的甲乙两个班,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里观察某种动物的标本,然后写一个观察记录描述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结果两个班中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它的主要特征的人不到50%。接着,研究人员让甲班的学生接受观察力训练,而乙班的学生不接受任何观察力训练过了一个学期,再让两个班的学生接受同样的动物标本观察测试,结果,受过训练的甲班学生成绩远远高于乙班的学生。由此可见,观察力的训练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如何进行观察力的自我训练。
首先,必须学会有意识地掌握和运用有效的观察条件。它们分别是:
1、 观察目的必须明确。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去观察,如果目的不明确,那么,你在观察中就会东瞧瞧、西摸摸。
2、必须制定观察计划。没有计划的观察往往会流于表面,看似观察得很忙,其实效率极低。
3、观察的对象必须典型。观察对象越典型,你得出的结论就越有代表性,也越能说明问题。
4、观察必须全面和系统。我们在观察某件事情时常常会觉得它们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这时就要求我们对它们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观察,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不至于零碎不全。
5、准备必要的知识。如果对观察的事物一无所知,那么观察者就会有“刘姥姥入大观园”“有眼不识泰山”的感觉,不知道应该看什么好。
6、观察者必须耐心和细心。因为观察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如果你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不得结果不罢休的毅力,那么等待你的往往是半途而废。
7、观察必须专心致志。为什么有一些学生在自己做物理、化学实验的时候,总是做错这、做错那,究其原因,不外乎在上实验演示课时不专心观察。
8、善于把握观察中的各种机遇。对预料之外现象的出现,作为观察者必须敏锐地觉察到,并及时地捕捉到它,否则许多信息会转瞬即逝,到头来可能错过许多机会。
9、观察必须勤做记录。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写道:“勇于求知的人决不至于空闲无事······我以观察为生,白天所见、所闻、所注意的一切,晚上一一记录下来,什么都引起我的兴趣,什么都使我惊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自青年时代起,每天测量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数据,还一一记录下来。像这些伟人都勤于记录,更何况我们呢?
其次,必须学会运用良好的观察方法。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效地观察,学生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这里我们选择一些常用易行的方法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顺序法。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你必须了解事物的特征,这样你就能先主后次先整体后局部地进行观察。
2、比较法。比较法通常能有效地帮助你找出你所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和与其他事物相异的地方。
3、概括法。善于在观察中做一些概括的学生,常常能发现一些事物背后的主要特征。
4、联系法。有时候,你能够把当前观察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这有助于你更好地观察。
5、特征列举法。让学生在观察时尽可能多地列举同一人物、事物的不同特征。要做到这点,学生在观察时应该利用多种感官。你不但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手摸,用口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让学生动手摆弄、解剖、操作。只有通过多种感知器官,才能发现事物那些单靠视觉所不能把握的特征。
第三,养成持久的观察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观察也是这样,一个学生有了认真而持久的观察习惯,就能克服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把观察进行到底;而观察力正是在这种锲而不舍的观察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你可以从日常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比如春天到了,留心观察春天的特征;又比如开学时,别忘了观察开学典礼的热烈场面;再如外出旅游,记住要多观察新地方的风土人情。总之,对周围的一切,我们都应睁大眼睛,保持一颗敏锐之心、好奇之心。经常加以观察和注意。像法国伟大的生物学家法布尔,经常会趴在田野里纹丝不动地望着石头上的昆虫。正是具有这种良好的观察习惯,才使他日后在生物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