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想象力(想象的定义和特点)
宋代有一个皇帝,叫赵佶。他是个有名的昏君,在他做皇帝的那些年里,民不聊生,国家摇摇欲坠。但他在艺术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对繁荣宋代的绘画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大力提倡并成立画院,四处网罗各种美术方面的人才。他还在画院中创立招生制度,设置课程、官职和升迁制度。由于他喜爱绘画,因此常常是以画取士。每次考试,他出的题目都是要考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比如“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等。有一次,他要考生画一幅“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画。当时,许多考生画的都是一匹马在万花丛中飞奔而过。赵佶看了直摇头,这些画太直露而落于俗套。忽然有一幅画吸引了他,只见画中只画了一匹马和马蹄旁翻飞的几只蝴蝶,别的什么也没有。他看了拍案叫绝,大笔一挥,那个画家便被录取。有学生要问,这幅画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呢?它 避开了对诗句的直接描述,而是用了丰富的想象来展示诗的意境。蝴蝶为什么会绕着马蹄翻飞呢?因为马蹄上留有花的芳香,而这匹马肯定刚刚踏花归来。整幅画面没有一朵花,但是让人感觉到花香四溢,细细品来回味无穷。
从这个小故事中,不难给我们一个启示:想象的作用可真是惊人。我们经常讲在艺术创作中需要丰富的想象,其实,我们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它。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生气和创造力。许多科学发现都和它有直接的联系。 比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就想象人如果坐上超光速飞船的各种可能性,这为他以后建立“相对论”提供了灵感。
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我们知道外界的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留下印象,这些印象我们称为表象。如果把这些印象重新加以改造和配合,并构造出崭新的形象,我们就称之为想象。例如鲁迅曾说,阿Q这个人物的形象是通过许多不同的中国的原型塑造出来的。 又比如《封神演义》中的许多神仙和妖怪,你都可以找到跟我们人很相近的地方,他们都是有鼻子、有眼睛的。
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构成的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想象主要有下面几种构成方式:
1、表象的粘合。这是想象的最低级的构成方式,也是最容易达成的一种想象。例如,在科幻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半人半动物的外星人,它们的产生就是表象的粘合的产物。
2、表象的融合。如果说上述构成方式是一种机械的组合的话,那么,表象的融合相对而言则是较为复杂的一种想象,它是把多个表象加以有机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相加。最典型的例子是音乐的和声,它是由一系列动听的乐曲经过有机的组合而成的。因此,和声的美妙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曲家丰富的想象。
3、表象的概括化。这是指从一系列的表象中,把它们共同的特征选取出来,重新构造出 一个新的形象。很多书法大家自成一体的作品,就是在前人各种书法的基础上加以糅合而成的。又比如科学理论的诞生,也是在很多实 验、调查和前人的研究中概括出来的。
4、表象的典型化。它是最高级的一种想象构成。文学作品中各种主人公形象的产生, 都离不开表象的典型化。比如,你要创造一个小商人的形象,就必须从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商人身上,把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习惯、嗜好、动作等抽取出来,加以综合,才能创造出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的小商人形象。典型化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夸张。像漫画、喜剧片等,既让人感到特殊,又让你感觉到他们就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