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思维能力(思维的六个基本品质)
看过《三国演义》的学生,大概不会忘记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和诸葛亮。在多次的较量中,诸葛亮都胜出一筹。不论是“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还是“刘备娶亲”、“巧夺荆州”,周瑜不但没讨到一点好处,而且还“陪了夫人又折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比如拿“巧借东风”来讲,诸葛亮胜在他的天文知识比周瑜丰富,而“草船借箭”则是诸葛亮比周瑜更了解曹操的缘故。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诸葛亮与周瑜在思考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正是这个差异,使得胜利的天平发生倾斜。在两军对垒中,胜利的取得除了一定的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双方主帅的斗智斗勇。上面这些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是有差别的。这里我们就来谈谈个体思维品质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别。
思维的第一个基本品质是敏捷性。
所谓思维的敏捷性,就是指一个人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速度。我们平时形容一个人有办法,脑子动得快,经常会这么说:他遇到事情,只要眉头一皱,就会计上心来。看过动画片《一休和尚》的人,大概不会忘记小主人公一休万事难不倒他的聪敏劲。每次遇到棘手的事情,他只要静坐一会儿就迎刃而解。有的人脑子转得就不是这么快了,碰到问题急得一脑门子的汗,干瞪着两眼没招。这种思维的快与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能看到。比如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时,有的学生马上能举手回答;有的却避开老师的目光,生怕叫到自己。这种情况,固然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关,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恐怕是思维的敏捷性在起作用。
一般讲,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要学习的知识,节省解决问题的时间,这样学生就能在相同的时间里、用相同的精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对少年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 他们往往比一般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要快,在灵活运用新知识方面要迅速。因此,其同学还在中学里用功的时候,他们已经跨入了大学校门。当然,在理解思维敏捷性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一点:敏捷性必须与正确性相结合。有的学生反应很快,老师一提问,话还没有说完,他已经举手要求回答,可答案却是错误百出。这种思维的敏捷对学习来讲又有什么用!
思维的第二个基本品质是灵活性。
心理学中,经常做的一个实验就是老鼠走迷宫。把一只小白鼠放进简单的迷宫里,看它如何走出来。有时小白鼠老是走一条路,无论怎么碰壁,它死也不回头。这时候,你在一边会急得很,直说它笨。其实,在学习中,我们何尝没有出现过像小白鼠这样的情况呢?当问题用常规的方法不能解决时,思维能够打破旧的框框,提出新的方法,善于从死胡同里跑出来,这条路不行,换一条走走,这就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善于随机应变,能举一反三,其思维较灵活;反之,有的人脑筋僵化、墨守成规,其思维就是迟钝。思维的灵活性对于知识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解题时,思维灵活的学生常常不是简单地套用现有的公式,而是肯动脑筋,推陈出新,不管问题变化多大,他们总能应付自如,独立解决。
思维的第三个基本品质是广阔性。
它是指思维的广度。一个人考虑问题能从不同的多角度来进行,我们就说他思维广阔。再拿诸葛亮 “草船借箭”的故事来讲,如果他只知道靠自己制造来获得大量的箭的话,那么,他肯定会和鲁肃一样愁得茶饭不香,如何还能天天饮酒听歌呢?
在学习中,有的学生善于从多种渠道、多种思路来考虑问题,他们回答问题常常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发表一番宏论,这是他们具有思维广阔性的表现;有的学生则不然,他们回答问题 时,常常被问题所束缚,为书本所限制,不能把新旧知识加以融会贯通,三言两语草草了事,这是他们缺乏思维广阔性的表现。另外,在谈论思维的广阔性时,我们要把它和思维的不着边 际加以区分。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看上去海阔天空、洋洋洒洒,其实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表达的意思与主题差之千里,这能称为思维的广阔性吗?应当看到,思维的广阔性是以渊 博的知识为基础的,见识广、知识宽的学生,一般讲思路都是较为灵活的。因此,你想使自己的思维灵活和广阔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平时有意识地多观察各种事物,多收集不同的信 息,多思考各类问题,多整理自己的思想。
思维的第四个基本品质是深刻性。
有些学生老是被教师批评一知半解,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缺乏深度的缘故。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深入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停留在问题表面,这就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稍学了点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全部知识,沾沾自喜;明明看问题只瞧了个大概, 就自以为看得透彻;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只知一二,就夸夸其谈。这种学生的思维是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求自己多思考、不耻下问,对问题的钻研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和毅力。只有思维深刻了,你才可能真正获得知识。
当然,在追求思维的深刻性时,也要防止走到另一个极端:钻牛角尖。它不是思维深度的表现,从另一个方面看,其实也是缺乏思维深度造成的。
思维的第五个基本品质是独立性。
它表现在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喜欢寻求现有的解决方案,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他们总是能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思路和新途径;他们对问题的见解总是比一般学生来得新颖和独特。
在学习中,思维独立性程度的高低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思维独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他们不会照本宣读,不会对老师讲的内容做简单的录音。当然,在追求思维独立性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思维的固执己见和唯我是从的不良倾向。
思维的第六个基本品质是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批判地评价他人的思想和成果,也善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成果。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问世,就应归功于他的批判性的思维。如果他不是批判地看待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和世世代代所积累的科学文化,就不可能写出如此辉煌的巨著。
批判性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品质。可以说,它是其他各种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同时又能促进其他各种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常常敢于对现有的知识提出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在批判的学习中,他们的思维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思维活动的分析性得到发展,思维更具有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思维的狭隘性和不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