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锻炼提升思维力的方法)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拜同一个师傅学习宰牛技术。他们聪敏好学,把师傅的本领都学到了。临分别时,师傅送给他们每人一把宰牛的刀。兄弟两人各开了一家铺子,以宰牛为生。 在当地,兄弟俩的宰牛技术远近闻名,生意很是红火。但奇怪的是,他们两人的生意总是哥哥要比弟弟好。弟弟就常常去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发现哥哥的那把宰牛刀不但比自己的锋利,而且比自己的那把刀要钝得慢。弟弟很不开心,心想:一定是师傅偏向哥哥,送给他的刀比自己的好。有一天,他跟哥哥商量换把刀用一用,哥哥爽快地答应了。弟弟心想:这下我的生意可就要比你的好了。谁知道他的生意仍不如哥哥,他的刀到了哥哥手里,一下子变得锋利无比。弟弟去问哥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哥哥听完后笑了起来,说道:“其实师傅给的刀是一样的,只是我每天磨刀的时间要比你长,所以我的刀比你的要锋利,宰的牛要比你宰的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强, 这样就能学得更好,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努力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思维力。这大致可以从下 面几个方面入手。科学锻炼提升思维力的方法

首先,多给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经常使思维处于激活状态。

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他不断解决问题和处理各种矛盾事物的过程。每解决一个问题,他的思维就前进了一步。古代有一个哲人,知识渊博,见解独到。一次,有一群人去问他:为什么你这么聪敏、知识丰富?那位哲人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在地上画了两个圆圈,一 个外圈和一个里圈。他指着它们说道:“外圈好比是我,里圈好比是你们。里圈接触的东西只有两个圈中间的这一段,而外圈可以接触圈外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外圈的思维当然就比里圈的要活跃和灵敏了。”可见,在平时的学习中, 我们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让自己的思维不断地活跃起来。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读到关于闰土小时候“紫色的圆脸”的描写时,对老师讲解“紫色的圆脸”代表少年闰土的健康提出了问题,这个学生认为,它不单单是代表健康,而且还代表了可爱,因为“紫色”是健康的肤色,而“圆脸”则是可爱的象征。像这种对看似简单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思维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其次,掌握丰富的科学概念,发展自己的思维。

创造性的思维是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知识上的。就拿前面那个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所提出的疑问来讲,如果他不了解“紫色”代表健康,“圆脸”意味着可爱这些常识,他就不可能产生疑问。那么,在日常的学习中如何掌握科学的概念呢?第一要丰富日常概念。日常概念是掌握科学概念的必要前提或基础。一般来说,一个学生的日常概念丰富,则他对科学概念的掌握就会相当顺利。比如,学生有了“鸟有翅膀”、 “鸟会飞”等一些日常概念,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一科学概念。第二是运用典型的材料。科学概念所包含的对象和现象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你不可能对它们的全部做详尽的了解,因此你必须学会从典型的材料中去把握科学概念的本质。第三是确切地下好定义。一个学生,对某个科学概念能用自己的话给出一个确切定义的话,说明他对这个概念已经完全掌握了。因此,必须学会用精确的话语对概念作出准确的描述。第四是在实际中广泛地运用概念。研究和经验表明: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概念的过程,也就是概念的巩固和加深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掌握概念的全过程,不仅应当包括自下而上的抽象过程,也应当包括自上而下的具体化过程。

最后,学生应多参加课外活动,扩大自己的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思维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们除了上好每堂课、利用课堂宝贵的时间锻炼自己的思维外,还必须积极地参与各项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人特长的相结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思维的独特性,而这个思维品质和个人特长的发挥是紧密相联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手脑结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使思维变得活跃。可见参加课外活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在参加课外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模仿到创造。在开始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模仿一些活动,以培养活动的兴趣。但到了一定的时候,要求自己创造性地参与各种活动。如果只知道模仿而没有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永远是低级阶段的。第二,从趣味到科学。参加活动应从趣味性开始,这样不至于让思维马上陷入疲劳状态,然后逐步向严谨的科学性发展。因为只有科学的思维才是正确的思维。第三,强调独立性原则。课外活动固然需要许多学生一起参与,但是必须让自己的独立性得到发展。只有能独立自主,才会有机会和条件施展自己的才能,让自己的思维不断地飞翔。

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