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念和作用)

什么是学习动机呢?

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学习活动产生并且维持这种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持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力量。也许这么讲过于抽象了,学生们看了可能还是不理解。这没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看看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意思。学习动机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动机是不能直接被看到的。它不像学习活动(比如读书、写字、做 实验等),用眼睛、耳朵能直接观察到。它是藏在学习活动背后的,是通过学习活动的表现才能发现的。比如,小明平时学习很用功,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总是比其他同学多,而且上课认真, 做作业一丝不苟,由此我们推断出他有很强的学习动机。

其次,对学习活动而言,动机不但有内在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导向与维持学习活动持续发展的作用。例如,某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中体现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争取战胜他人,获得第一。这个动机不但促使他开始勤奋学习、刻苦用功,而且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能给他始终如一的学习动力。

最后,学习动机的满足程度决定了学习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比如,有的学生为什么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呢?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的满足程度较低的缘故。这也告诉我们在确立学习动机时要制订远大的目标,否则很容易犯骄傲自满的毛病。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更全面地掌握学习动机,我们提供下面一些有关的补充性知识。

1、学习动机的本质。我们已经知道了学习动机产生学习活动,那么学习动机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主要跟人的需要有关。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比如,有吃饭、睡觉的需要;有和其他人交朋友的需要;有被别人尊重的需要;有当科学家、作家和足球明星的需要,等等。这些不同的需要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活动动机。

2、学习动机的力量。心理学家曾用实验证明,不同的动机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你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你是否曾因犯错而被家长罚站,那种长时间站立不动的感觉是很痛苦的。可是在小伙伴们的游戏中,如果让你扮演一个英武的士兵站岗放哨,你站立的时间则可能延长三四倍。这就是动机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机的巨大推动力量往往超过人的生物本能。一般来说,人到晚上10点钟左右就有了睡眠的需要,而到了考试前夕,你可能复习到深夜,是你当时不觉得累吗?当然不是,而是你渴望取得好成绩的动机,促使你抓紧时间多看一点、多背一点。

3、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动机告诉你“为什么”去做,而目的告诉你“为了什么”去做。因此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比如,当你在学习上要求自己比别人好时,不会单单以一次考试为目标。同样,你为自己树立争第一的目标,可能不只是为了超越他人,也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和彼此交替的。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判断一个人学习的成败或好坏时,既要看他的学习动机,也得看他的学习效果,即应当把两者统一起来。事实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归纳起来有四种情况:

(1)好的动机与好的效果。

(2)好的动机与坏的效果。

(3) 坏的动机与好的效果。

(4)坏的动机与坏的效果。

那么,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两者不是几何学中“两点一线”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间接的,学习动机要以“学习行动”为中介来影响效果。而学习行动除了受学习动机控制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读好书的正确动机,大多数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良好成绩,而有些人却企图通过“作弊”这一捷径达到相同的效果,结果事与愿违,只会得到零分及处分的下场。

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