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情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产生情绪问题的4个原因)
“小小少年,很少有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但有一天风波起,忧虑、烦恼都来了,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在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沮丧、急躁、紧张、嫉妒、喜悦的体会?这些情绪也就是广义上情感的反映。
人不会没有情绪,就如人不会没有影子一样。情绪始终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效率。那么,情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尴尬的年龄。
有位高二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每逢家中商议大事,例如买电视机、空调等,总没有我说话的份。我想插嘴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小孩子家懂什么?大人说话少插嘴,看你的书去”,爸爸、妈妈总会给我当头一棒,把我给轰走。“哼,不说就不说”,我很不高兴,但也无济于事,只好赌气走开。
每逢干活时,我却成了“先锋官”。我要是干得好,则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家都高兴;要是干得不好,“快二十的小伙子了,连这一点力气都没有,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有什么用”,实在太打击人的积极性了。
暑假到了,我想独自去闯闯世界,“小孩子家什么都不懂,到处瞎跑什么。”我想出去打工,“不行,你还小哩,身体累坏了怎么办?”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这么大了, 连一道普通的题都不会做,上课在干什么?”……哎,在家长面前,我一会儿是孩 子,一会儿又是大人。
可以讲绝大多数的人都遇到过同样的尴尬场面:我们想像大人一样负责任,以大人的方式处世时,父母、老师会认为还小;当我们的言行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又会觉得太小孩子气。于是,无奈、不满、挫折感等等都产生了。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事实上是社会的缩影,可称为微型社会。如果把家庭看做是我们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学校就是第二个社会。这两个社会对我们学习情绪的影响很大。家庭学习环境不理想,会使我们的心情不好;学校、班级的环境和学习风气的不良,会引发不良的情绪;学习环境的变迁,会导致我们适应不良,从而使我们出现混乱的情绪。例如,当有的同学通过作弊得到高分 却受到表扬时,我们会有一种感到很不公平的想法。
再次是学业压力的缘故。
有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学习感到异常的兴奋并抱有极大的热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科的增加,对学习的好感往往很快就会消失,有的甚至开始厌恶学习。原因有诸多方面:父母、老师的期望太高, 没有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味地只求升学; 中学学习的内容增多,并且都是些间接的知识,很难激发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容易使我们感到学习活动枯燥乏味;由于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上不去,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总之,由于上述这些原因,我们会在学习中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最后还有人际交往带来的问题。
当我们进入中学后,往往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并希望有几个知心朋友可以交流一下情感。 正是由于我们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和矛盾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情绪变 化就很快。例如,被认为是宠儿的学生因得到老师过分的照顾而受到他人的嫉妒或孤立,内心压力很大,与他人的关系也很难协调,情绪很不稳定。有的会骄傲自满,鄙视同学;有的会故意与老师作对,故意做坏事,以讨好同学。
不管哪种原因产生的情绪,如果它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就是不良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