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可以利用和依赖哪些意志规律(意志的三大规律)

我国古代把那些具有高水平能力的儿童称作神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注意选择与培养神童。甘罗12岁就被秦国任命为使臣,出使赵国,完成任务后又拜为上卿,可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才儿童。

应该说天才是存在的。那么,天才是怎么形成的?爱迪生以其亲身经历推导出的天才公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也就是说,在较好的先天素质基础上,勤奋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正如歌德所说的:“天才就是勤奋。”

我们的天赋仅仅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否学得出色则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意志力。意志如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也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那么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利用和依赖哪些意志规律呢?意志的三大规律

第一,意志与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人的意志总在一定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它的发生、发展和形成都离不开行动。有明确目的并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的行动,我们称之为意志行动。 如一天的学习认真和努力很容易做到,不需要意志参与去克服什么困难,这是一般行动;但是,如果要365天如一日地天天勤奋学习的话, 就要有毅力、有恒心、有意志的积极参与,这才是意志行动。

在学习活动中,光是嘴上讲要有意志、要努力学习,而没有实际行动,就只是纸上谈兵,是无济于事的。要想学习好,就必须有意识地攻克难关来锻炼意志,不要逃避学习上的种种艰辛与难题。可是有学生会说:我在学习上很努力,也有上面所讲到的意志行为,为什么却不见成果呢?是不是意志对学习没有帮助?不是的,有付出必有回报,只是有的收获可以立竿见影,而有的收获则是逐渐地在量变之中达到质变的。对于学习,更多的是后者而非前者。学习上的提高一般是相当缓慢,甚至是短时间里觉察不到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是肯定会有的。

第二,意志与认识是相互制约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意志总是在认识的指引下展开的。当我们下定决心去干一件事,总有自己的目标,而明确的目标是认识的结果。另外,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有对困难的性质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采取相应的办法去克服它。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支配、调节认识活动。所以,你应该提高自己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以指导你的意志活动。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以支持积极的认识,克服消极的认识。比如,对于社会上 的“读书无用论”,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为此而松懈学习,相反会更努力地学习,用事实去驳斥它。

第三,意志的强度与克服困难的大小、多少是成正比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意志越坚强,就越能克服更多、更大的困难;反之,意志越软弱,碰到一丁点的困难就会趴下,甚至不能克服任何的困难。为什么有的革命者宁死不屈,而有的人却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徒,就是他们的意志力不同的结果。“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意志越坚强,则困难就会变得越弱小;反之,意志越软弱,则困难就会变得越强大。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我们不断克服、战胜困难,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使其日益坚强起来。而意志坚强了,我们就能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往直前!

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