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能力,永远是那么惊人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种本能将指导他活动,形成自已鲜明的特性,并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这就像我们在自然界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画面:很多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不仅能给它们提供生存的保障,还对它们个性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刺激。例如,小羊总是很安静,小老虎总是很活跃,蚂蚁们总是忙忙碌碌,知了会没完没了地叫个不停…

任何动物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从它一出生就被确定了,每一种动物都有最适合它的生长环境,都有与众不同的成长、完善方式。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同样如此,他们也有特别的心理规律。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见一斑。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年之后,他什么都知道了。这一年当中,没有人特意去教他,也没有人特意给他指导。他所取得的进步,全是在一种自动自发吸收的状态中获得的,这就好比把一块海绵放在水里,不需要别人施加任何外力,海绵也会主动吸收水分。

当然,孩子的这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猫在出生时就会“喵喵”叫,刚孵出的小鸟和刚出生的牛犊也会发出与它们的成年个体一样的声音。人类却不行,刚出生的孩子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后才渐渐地学会说话、走路,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奇妙之旅。

孩子的这个神奇的学习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孩子的大脑中有一种与我们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创造性非常巨大,不仅能帮助他完成语言的创造,同时也能促进其发音器官的发育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伟大的工作并不是在孩子有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而是源于其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知识的吸收,这个吸收的过程,是如何开始的呢?

实践证明,吸收的过程是这样的——周围的事物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唤醒了他们的热情,使他们产生了对事物的特殊敏感性。孩子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也就由此产生了。凭借着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天赋,他们快速地吸收着外界环境中的知识。

一个无意识的头脑可以具有非常的智慧,这从孩子说话时发生的变化可见一斑。在他们的周围有数千种声音,孩子却独独听取和学习人类的声音,这不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吗?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看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

当我们参加音乐会的时候,会场上充斥着各种乐器的声音,但我们的耳朵往往最容易被音乐的主旋律吸引。我们成人对音乐的这种反应,其实也很好地证明了孩子为何能在无数的声音之中选择学习人类的语言。

人类的语言留给孩子的印象是深刻的,并且会跟他们的大脑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牵动他们本体的神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其自动地发出声音。

孩子对语言声音的这种反应,显然要比成人对音乐的反应强烈得多。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舌头在动,也看不到他们的脸颊和发声器官在动,他们却在每一个器官都静止的状态下,随时准备学习发声,无意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那么,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初始声音,又是如何被赋予一定含义和思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生活中这样一些画面。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说话时,总会下意识地遵守着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按照单词的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不同结构,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我们说:“桌子上有一杯水。”那么,这句话就很好理解。如果我们说:“有上桌子一杯水。”这句话的意思就很难理解了。

我们通过大脑学习知识,用单词排列组合的顺序来了解句子的意思,而具备无意识智慧的孩子,则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对句子进行理解,对这种表达方式和词语排列直接进行吸收。

与孩子不同的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接受者,知识进人我们的大脑之后,我们只是单纯地把它储存起来,这些知识和我们之间并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而对孩子而言,这些知识不仅仅能进入他们的大脑,而且能促进他们大脑机能的发育,促进大脑系统的形成。

孩子通过周围环境建立起精神世界,并用无意识的智慧学习和吸收外界知识的本能,我们称之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除了表现在学习语言上,在动作学习上,孩子的这种“有吸收力的心灵”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生婴儿要在襁褓中生活数月,但不久之后,他们就能走动,能高兴地玩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他们无忧无蒽,一点点地学会动作:从蹒跚学步,到满地奔跑;从拿取什么东西都需要成人帮助,到自己能够双手捧起一件又一件东西,他们的肢体动作变得越来越灵活。

当然,孩子对动作的学习并不是随意的,也有固定的规律。在开始学习动作之前,孩子就已经有了无意识的心理发展。

如果观察一个三岁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总是在玩弄一些东西。其实,这就意味着他对原本无意识的东西开始变得有意识起来。通过对这些东西不断地玩弄研究,他慢慢变得完全有意识了,并且会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自己的行动。

不仅如此,他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会许多其他东西。他学习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习惯、传统、宗教,这些都将深深地印在他的大脑里。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他们几乎从降生之后就开始了这一神秘的过程。他们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意识、思想,直到这些成为智力的一部分,并渐渐具备理解力和思考力,直到孩子六岁的时候,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便可对其实施正规的教育,使他们学到更多、更有用的东西。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