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赞美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赞美作为一种赏识方法,标志着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认可。一句赞美,犹如涓滑细流,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到沁人心脾,赞美给孩子指明了奋斗方向和目标,给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动力。
下面是发生在日本的一个成功范例。
铃木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在日本家喻户晓。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想尽了一切办法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说过所有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小提琴家,但是我的孩子练了好几年的小提琴,丝毫没有长进。你要是能让他有所长进,我就由衷地佩服你。”
铃木随后跟着那位年轻的妈妈来到她家一探究竟,原来她的孩子只有六岁。
母亲要求孩子给铃木演奏一段听听。小男孩在电视上见过铃木大师,这次真人在他面前,他难免有些心慌。
孩子这次的表现还不如平时的水准。
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却一把搂住孩子说:“我从未听过如此动听的琴声,孩子,麻烦你再为我拉一段琴可以吗?”
孩子听了铃木的话,心中有些小激动,然后他又拉了一段,这次的表现比上一次好了很多。
母亲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
拉完了,铃木对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赞美。到走的时候,孩子对自己产生了很强的信心。
母亲悄悄问铃木:“铃木先生,你怎么可以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我儿子那拉琴的水平,连我都听不下去了,你还赞美他?”
铃木回答道:“我在为你的孩子治疗心病,因为他的心灵已经受伤了。只是你还没发现,每一次对他赞美,孩子的眼睛就会发亮,孩子因为赞美会找到更好的拉琴感觉。”
后来,铃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单独辅导。不到两年,这个孩子就举办了属于自己的小提琴独奏会。
不是聪明的孩子被赞美,而是赞美使孩子更聪明。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即使是小题大做的赞美都能唤醒孩子已经“沉睡”的自信心。
相关专家指出孩子和大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离不开批评,但经常批评孩子,孩子会变得自卑。而赞美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原动力,对盼望孩子成才的家长们来讲,赞美要比批评更有效。
一位热爱音乐且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摸索多年的青年并没做出多少成绩。他常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为此,他去拜访了一位颇具才华的作曲家,希望能从大师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青年当着大师的面演奏了一首自己的原创,并向大师求教:“先生,您觉得我还适合走音乐创作这条路吗?”
大师听得出来,青年的演奏虽然很熟练,但缺少某种灵感。一个在音乐道路上奔波了这么多年的人,仅仅达到这个水准,真是在天赋上面有所欠缺。因此,他向年轻人坦诚说道:“以你的表现来看,你的音乐天赋不是很高。之所以我这么直接,我是希望你另寻出路,别在这个方向上浪费时间了。”
大师的话印证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大失所望的青年低着头,沮丧地离开了大师的住所。
大师刚才的那番话一出口,他就有些后悔:他觉得这是对青年很大的打击!再说,青年即便是音乐天赋上有所欠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干吗非得让人家放弃呢?因此,大师决定要挽回青年对音乐的信心。大师推开窗户,向年轻人大喊道:“刚才说的话我不收回。但还有一件事我没告诉你,以前有前辈也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记住,当年的我就是现在的你。”
青年听完大师的话,仿佛又有了对音乐创作的信心。后来,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青年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作曲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用否定的语言打击孩子、伤害孩子的自信心,而应用赞美、鼓励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勇气和力量。要知道,一句过激的话,也许就抹杀了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我们经常看见许多孩子在一起打闹,彼此说出一些贬低对方的话,虽然是开玩笑的话,也会无形中增强对方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