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告诉孩子——你能行
许多家长经常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使孩子感到非常苦恼。某小学曾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调查:当孩子在家里做事时,家长对孩子说“你能行”的时候多,还是说“你不行”的时候多?调查发现,“你能行”的次数远远低于“你不行”的次数。
有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妈妈总对我的能力给予否定,我学骑自行车,妈妈说不行,因为她担心我摔着:我学炒菜妈妈说不行,会烫着;我学游泳妈妈说不行,会淹着;我学滑冰妈妈说不行,会崴着,不行不行,我什么时候才能行?”
如今,时常有中学生、大学生自杀的报道见诸报端,有识之士也多次对社会、对教育部门提出了警告,在我们的教育中必须加强“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距,允许失败的理念,这种教育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能够让孩子从中挖掘到自己的潜能。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当其冲的错误就是假定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凡事都会亲自替孩子去做。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大人这样的举动丧失独立完成事情的信心,丧失对事物的求知欲。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避免像这样先人为主的错误,一定要想办法用鼓励的方式去促使孩子独立完成事情,而不是借孩子年龄小这个借口不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星期六上午,阳光灿烂,微风习习。妈妈带豆豆出去玩。
在大街上,豆豆看见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走在前面,她们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豆豆露出美幕和向往的神情。他拉了拉妈妈的手,悄悄指着前面说:“妈妈,你听,她们的英语说得真好!”
妈妈趁机鼓励道:“豆豆,试着上前跟她们说说话吧,把你在学校里学的知识都用上!”
正亚说:“妈妈,我不敢。”
妈妈说:“去吧,孩子,你能行!”
在妈妈的鼓励下,豆豆跑了过去。可是说什么好呢?他想到了英语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问候语,于是他鼓足勇气说了一句:“Howareyou(你好吗)?”
对方看到一个黑头发的小男孩跑过来打招呼,感到很有趣。她们回答了一句:“Fine,thankyou(很好,谢谢)。”
豆豆很兴奋,觉得两位大姐姐很友善。可是,他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好。想了半天,才说了一句“Byebye”,就跑回了妈妈身边。两位外国女孩看着他可爱的样子,笑了。
整天,豆豆都沉浸在第一次和外国人用英语对话的激动和兴奋之中。回到家里,他就迫不及待地把整个过程讲给爸爸听。爸爸也趁机鼓励道:“豆豆真棒!第一次和外国人对话都没有出错!”
从此以后,豆豆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还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英语活动,寻找各种机会练习自己的会话能力。爸爸妈妈也意识到孩子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想尽各种办法来为豆豆说英语创造条件。
孩子的一生也许就因为一句“你能行”而发生改变。这就是孩子,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说他能行他就一定能行。孩子也需要赏识自己的观众。你为他欢呼喝彩,他就会给你制造不断的惊喜;你说他不行,你就会给你制造不断的错误。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批评是一盆冷水,赞美是一股温泉;批评使人凛然一振,而赞美却丝丝沁人心脾。
“你能行”,这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奖赏。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也具备和大人一样做好事情的能力。虽然孩子在做事时难免遭遇挫折,但不能因为几次失败面否定孩子,其实孩子勇敢迈出了第一步,这样的行为就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所以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做事情,既不能打击孩子,也不要过分赞美,因为过分地赞美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做的情绪,总之,对孩子进行适当、适度的赞美,可以使孩子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从做事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尼日利亚著名戏剧家、诗人和小说家索因卡,出生在一个戏剧之乡。有一次,一个剧团第一个出场的演员是一个比索因卡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这个演员是一个名角,刚一出场就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但是,他当天的状态并不好,声音嘶哑,演了一会儿就晕倒了。这下可把剧团团长急得团团转,该找谁替代他呢?与此同时,场下的观众也跟着起哄,嘲笑声和口哨声响成一片……
台下,小索因卡也在现场,认识小索因卡的人就对他说:“索因卡,你上去试试嘛,你不见得比他差。”
小索因卡心想:“这个剧目我早就烂熟于心,试试也好,肯定不会冷场的。”
渐渐地,认识小索因卡的人不再是以开玩笑的口吻劝他,而是认真向他建议,鼓励他上台尝试一下。小索因卡用目光向身旁的父母示意。父亲笑着说道:“孩子,放心上去吧,我觉得你一定能行!”
小索因卡有些犹豫,问父亲:“您真的觉得我能表演好?”
“不管怎么样,试一试还是有好处的。没关系,你平时在家里独自演戏的时候,不是很精彩吗?”父亲对他说。
于是,台下有人嚷嚷道:“请欢迎索因卡上台表演。”小索因卡在人们的掌声中登台了。
刚开始,小索因卡难免有些紧张,但是当登上舞台后,看着熟悉的一切,他早已把紧张感抛诸脑后,最后已经全然入戏了。小索因卡因为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
从此,小索因卡对戏剧喜爱之情日益强烈,名气也越来越大。最后,他成了一名知名的剧作家。
面对身上很多毛病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发揭一下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努力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认识到:“我也能行!”“可能我在某一方面不行,但我在其他方面能行,只要付出努力,我相信我在这个方面也一定能行!”在每一次的成功中收获喜悦,他们让自己沉重的心变得轻松起来,“我能行”的乐观信念也会被贯彻到底。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不少孩子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某门课考试成绩比较突出,因此就喜欢上了这门课;反之的话,孩子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憎恶感。可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离不开成功意识。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块料,实际上因为自己没有让孩子成才的能力。由于他们不懂赏识教育能让孩子成才,因此“不是那块料”的观念毁了自己孩子的一生。要知道,即使是很美的荆山之玉,也需要识别、雕琢,否则只能是一块很普通的石头。赏识孩子,更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做孩子的指路人,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