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需要家长的呵护
孩子的心灵就像干涸的小苗,肯定是滋润孩子心田的春雨。特别是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即使这个进步显得微不足道,父母也不应该忘记给孩子肯定。
进步必须得到肯定,才能转化为孩子的自信。只有得到充分肯定的孩子,才能具备足够的自信。最简单的肯定,就是从孩子身上找出积极、优秀的一面,并针对这些赏识孩子。例如,孩子考试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孩子有坚强勇敢的性格,都可以成为父母肯定孩子的理由。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父母很少看到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不足却百般挑剔。比如,孩子比上次多考了10分,父母没看到孩子的进步,而是批评孩子的分数不高,成绩不理想;孩子在游戏中有不足的表现,也有精彩的表现,但是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这样孩子不但难以从父母身上找到被肯定的感觉,还会因此削弱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
某场橄榄球比赛结束后,一个参赛的小男孩直接跑向观众席问自己的爸爸:“爸爸,我刚才得分那球你看到了吗?我觉得这是打橄榄球以来,掷得最漂亮的一球。”爸爸却冷冷地说:“你怎么能在四分之三位丢一个球呢?你必须抓紧时间练习接球和拦截的能力。”
听了父亲的话,孩子的兴奋动头一扫而光,如同当头一盆冷水,孩子的热情转瞬间烟消云散。
这位父亲的动机是无可指责的,但他过多地在意孩子的不足,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以至于一句无心的话伤害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感到在爸爸那儿很难获得肯定和赏识,甚至会因为父亲的话面变得自卑起来。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父母都要加以肯定。“你做得很好!”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会因此变得骄做自满的话,你还可以补充一句:“这次成绩好,只要你继续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好。”正确的教育态度即是;孩子点滴的进步一定要加以肯定。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儿子国惑:“为什么我的同桌能在考试中获得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31名?”
他回家问妈妈,希望能从妈妈那里找到答案:“妈妈,是不是别人比我聪明,而我太笨了?我和我的同桌付出的一样,但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
妈妈从儿子的话当中觉察到儿子现在已经有了自尊心。想了很久,妈妈才平静地对儿子说:“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希望你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又经历了新一轮的考试,这次儿子取得了第17名的成绩,而儿子的同桌仍旧排名第一。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妈妈上次一样的问题。其实妈妈真想告诉儿子,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能取得成绩第一的人肯定其有着过人的天赋。但是她知道这样回答会伤害儿子,于是她对儿子说:“其实你很棒,因为你比上次进步了很多,真心希望你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
儿子确实在不断进步,但是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好几次,妈妈都想告诉儿子,是因为还不够勤奋,因为还没有别人努力,因为贪玩…以此来刺激儿子。然而,她理解自己的儿子,儿子已经国为成绩不好而伤心难过了,自己没有必要在孩子的伤口上盐。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一直努力为儿子找到一个完美答案。
儿子日渐长大,他的努力程度也随着年龄而增加,但成绩还是没有超越自己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慢慢进步。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肯定,妈妈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在海滩上,妈妈指着海边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乌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起飞的速度是最快的,它们呼扇几次翅膀就飞起来了;相对而言海鸥起飞的速度是最慢的,它们从海滩飞向天空需要很长时间。但真正能飞过大海的却只有海鸥。"
后来,儿子以很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孩子能否成才,能否取得好成绩,聪明与否不是决定因素,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进步,即使每次进步只是一丁点,那也是在提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有一天会为成功飞跃积聚足够的力量。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孩子会多一点勤奋,多一点进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试想,如果孩子的成绩每天都能进步1%,你就不用担心他考不上心目中的大学。经过长年累月的进步,他的成绩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父母应该时刻让孩子与他自己比较,今天的他比昨天的他进步了,就是快乐的事情,值得肯定,哪怕进步只有一点点。
事实上,总是期待能有大的突破是不现实的。饭还得一口一口地去吃,一口气根本不可能吃成胖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证明了自然万物都是在点滴中发生改变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总是期望孩子能瞬间爆发,需要的则是点滴的积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只要孩子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他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