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兴趣的事要鼓励去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兴趣的萌发是其接触和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孩子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强大动力,它对孩子的个性形成有重大的作用,纵观古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被年幼时的兴趣影响一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不仅能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眼界,对人的成长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克服困难的动力有时候源自这些健康的兴趣爱好,它能带领人们走出低谷,向新的高地进发。
诚然,一个孩子的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后期的成长环境,教育、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的。家庭是孩子一生中最先接触的集体,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个性与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师师是个讨厌钢琴的小孩,但是看着别人的小孩都去参加钢琴培训班,师师妈妈不甘示弱,强迫师师参加培训。那晚下大雨,师师问:“下这么大雨,是不是可以不去参加钢琴培训?”
妈妈一边穿雨衣一边说:“学钢琴岂能退缩,下点雨就不去了,那你以后怎么干大事?”师师很不情愿地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
钢琴老师让师师温习一下上节课的课程,师师回家后没有练习,弹得相当糟糕,简直是一塌糊涂。老师便皱着眉头责备道:“教了你这么多次了,还弹成这样子,你到底学了没有?”然后对师师妈妈说:“看看你家孩子,听听,弹成什么样,没有一点钢琴细胞,以后肯定成不了才。”
从老师家走出来,雨还在一直下,回家的路上,妈妈一直对师师唠唠叨叨:“叫你别出去玩,现在好了,挨骂了,你看看人家弹得多好,以后没我的话,别再出去玩了,必须学好了才出去。”
次日,阳光高照,又到了师师练习钢琴的时间,师师的爸爸像往常一样,关上卧室的门,打开电视机,而妈妈却在厨房里洗碗做饭。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爸爸都没有听到孩子的琴声了,觉得很奇怪。突然一声惨叫,爸爸赶紧跑出去,被眼前的一切怔住了,惨烈的场景出现在他眼前:儿子竟然在高强度的压迫下,选择了割脉自残。爸爸迅速夺过刀子,拔打了120,并将儿子送往医院。经查看,儿子手上有两处刀伤,而且有一处已经伤及神经,无法完全愈合了。
师师的妈妈听完后,顿时晕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此时,她才发现自己对师师的要求太严格了,没有按照师师的意愿来做决定,也没有经过师师的同意,而是完全替师师安排。
师师的悲剧让我们心痛,更让我们反思。父母的愿望成了师师永远甩不掉的包袱,最后他选择了自残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不是个案,而是现在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共同的心愿。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不惜投人大把的金钱,牺牲自己不少的宝贵时间,这本没错,但是父母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可能引发悲剧。
所以,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要做的不是强迫,而是引导,只要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是有害的或不良的,父母就要尊重和鼓励孩子,但总是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们不喜欢或是不感兴趣的事情,并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其实只是家长单方面的美好愿望而已。把自己的好恶加在孩子身上,这会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继而会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喜爱那件事情,或者不爱也不憎,但由于父母的强迫,他们也会对它讨厌到极点,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心理学家指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如果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对其进行培养,引导,面不是用一种权威的方式去要求,那么孩子日后的发展将更加健康。父母只有充分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从而发现孩子的潜力,按照孩子的潜力方向去培养孩子,把孩子的天赋培养出来,孩子才更容易成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呵护孩子萌生的爱好,升华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受益一生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与成人相比,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成人觉得无聊,面孩子却觉得其乐无穷。家长们如果按照自己的观念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那只会适得其反,如果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某些事情的话,结果就会不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观察到,孩子爱看蚂蚁搬家、打架。如果此时父母注意孩子的行为,陪他们一起看,并找准机会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例如“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诸如此类的话。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也不要去指责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小孩在兴趣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做父母的再加以引导,让孩子的兴趣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成长点。
二、创造活泼轻松又不乏智慧的家庭氛围
孩子最开始的兴趣往往来自家庭,父母要善于利用家庭氛围来感染、强化孩子的兴趣爱好。历史上众多的中外名人都是因为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兴趣面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花草虫儿,他的父母也很支持他,并鼓励他去这么做,他也以此为爱好,于是对昆虫知识的认识逐渐地增多了,后来他反复不断的钻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使得他成了一名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三、父母应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开始学习就是通过不断的模仿,然后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会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
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孟子之所以后来是集大成者,与他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孟母意识到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因此,在生活中,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的环境同样重要。
四、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是永久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生活的发展,孩子的兴趣会有所增加或扩充
孩子多是天生好动的性格,见一种东西便会去喜欢一种东西,例如,看到人家玩乐器,小孩便喜欢玩乐器;看到人家捏泥人,便喜欢上玩泥人。一开始,家长很难把握孩子的兴趣所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知道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真正找到兴趣点。
五、生活中,父母要给予孩子鼓励和善意的表扬
对于孩子面言,父母的一句鼓励不仅仅是一句鼓励,而是鼓励孩子不断向前的动力,是孩子积极向前的推动器。鼓励与表扬并不需要多么伟大,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糖果,可以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吻,孩子都会牢记于心。事实证明,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换一种方式去鼓励孩子,效果会比直接批评的效果好得多。六、父母应该陪小孩做一些小孩感兴趣的事情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学父母的。如果父母能陪孩子完成一件孩子感兴趣的事情,那他肯定会更加高兴。例如,孩子喜欢玩沙子,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铲沙子,用玩具车把沙子装到一个地方再卸掉,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当孩子对一些坏习惯比较好奇,而且有意模仿的时候,父母就需要对这种行为进行劝导。
七、父母应该发现孩子的优势所在,从而重点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能
如果您的孩子很热衷画画,那就需要在画画上多引导他:如果您的小孩很喜欢音乐,那么就要在音乐方面给他创造一定的条件,例如,让孩子多听歌曲;如果您的孩子很喜欢跳舞,那么请买一些舞蹈视频给您的小孩。发现了孩子的优势,再去培养孩子的优势,这样孩子才能有所成就。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这三者构成了孩子教育的共同体,缺少任何一方的教育都可能使孩子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作为家长,应该始终牢记孩子的教育与自己息息相关,变体罚孩子为鼓励孩子,变控制孩子为体谅孩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