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友好的种子,收获友谊的果实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指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人无法离群索居,孤立生活,尤其是现代人。我们每天都要与别人打交道,通过和别人的交流获得信息,从中也能学习到别人的经验和优点,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完成工作。与人交往是一个人的身心发展、个性形成的重要过程,而且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交往。正是有了交往,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各种知识,参与更多社会实践,同时,逐渐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渐渐地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倾向,心理特点和道德品质。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十分必要。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孩子才能够适应社会、进人社会,掌控自己的生活,尽早学会平等、尊重、合作、宽容和与人友好相处,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不断完善自我。这一切建立在孩子与人友好的基础之上。
然而,环顾四周,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与人友好相处?他们只知道一味要求别人的友好和关爱,不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导致这个世界日渐冷漠、凄凉。奥地利心理学家爱佛瑞·艾德纳在其著作《人生真义》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不懂得关怀别人的人,其生活才会面临真正的痛苦,甚至伤及他人。人类之所以充满失败,正是由这些人所造成的。”其实,人与人之间,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贴心的问候,就能让世界变得友好、温暖,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近,真挚的友谊自然而然会产生。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如果想要与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获得友谊,首先需要你付出友好,做出友善的举动,这样别人才愿意接受你、喜欢你、亲近你。
友好的举动往往很简单,比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傾听,或者是叫出对方的名字。尽管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让人感受到尊重与认可,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欲望。只要是人,就会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赞许,从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心理学家指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准则,永远让别人感受到他的重要性,亦如《圣经》上所说:“爱人如己。”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这个准则,我们将会避开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会拥有很多真诚、友善的朋友。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守住这条金科玉律: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先怎么待人。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在与人相处中,言谈之间,随时使用“请”,“对不起”、“麻烦你”等礼貌用语。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些客套话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润滑效果,使我们避开一些无谓的冲突、争执,同时树立了自己文明的形象。
与此同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微笑。行为比语言更能打动人,当你面露微笑时就等于在表达:“见到你我很高兴。”这样的微笑往往能获得友善的回应。可以说,微笑是最有效、最真诚的沟通方式,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够消除人与人的隔阖,能够让陌生变为熟悉,让敌人变成朋友。
微笑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温暖,它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使心与心进行交流、抚慰。一个人如果主动微笑,对方肯定会回敬一个微笑,继而点头,打招呼,然后产生好感,建立友谊,当我们对人微笑时,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父母要让孩子了解微笑的力量,让孩子用微笑这个通行证打开一扇扇心门。记住随时随地微笑,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微笑:在与朋友相处时,也要微笑;在与亲人相处时,更要微笑。
此外,我们还要提醒孩子通过记住他人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善,以此来获得他人的友谊和帮助。要知道人们最重视、最爱听、最希望他人尊重的就是自己的姓名。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深谙此道,他的成功与记住别人的名字有很大的关联。
安德鲁·卡内基在10岁那年,就意识到人们对自己姓名的重视,于是他开始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很快他就巧妙地记住身边所有人的名字,因此赢得了他们的友善合作。数十年之后,他又凭着这项技能,为自己赚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财富。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当他得知宾州铁路局正要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钢铁,于是他找到宾州铁路局局长文格·汤普逊,告诉他,自己想要把手下那个建在匹兹堡的大规模工厂以文格·汤普进来命名。局长一听,惊喜连连,欣然地同意了。不久,宾州铁路修蔬工作开始了,文格·汤普逊找到他的新朋友——卡内基,向他购置了大量的钢铁。
卡内基做到了!他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尊重、牢记他人的姓名,这同时也是他统领企业全局的秘密武器。他一直很骄傲自己能够认识大部分的部属,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正是这样良好的习惯促使他的钢铁王国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生活中,很多人不能与人友好相处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能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他们只顾自己,对别人的讲话根本没有耐心听完,这样的人是多么可悲啊。通常,人们喜欢耐心听话的人,讨厌那些争着发言的人。事实证明,无论是谁,他对自身问题的关心程度,绝对超出他对你的问题的千百倍之上,对于他来说,他的头痛,比一次导致数百万人死亡的疟疾更让他着急。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成为一个好的谈话对象,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听众,逐渐掌握人说话这门艺术,才能与对方愉快地交谈。告诉孩子:想要别人接纳你、喜欢你,先要有一双倾听的耳朵,随时随地鼓励对方谈谈他自己的事。
事实上,孩子天生就有善待他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基因。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原本就有的爱心,宽容和谦让,让孩子把这些美德发挥出来,与小伙伴们融洽相处,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健康快乐地成长,具体来说,家长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家,作为孩子饮食起居的第一场所,也是孩子最初交往的地方。而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激发孩子交往的兴趣,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让孩子从小乐于与人交往、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在家中尽量避免发生争执,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方式之一。尤其在孩子面前,一方面避免孩子产生紧张、焦虑、恐慌的情绪,另一方面避免孩子学习这种负面的交往方式。因此,父母们一定要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彼此忍让,尊重,体谅,包容、和谐共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品质和性格得到熏陶,自然会变得宽容大度、谦虚忍让,懂得善待他人。
二、教会孩子善待他人
现在绝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有自私的坏毛病:凡事只顾着自己,喜欢处处占上风,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这样的孩子很难与人友好相处。因此,教会孩子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对别人宽容和谦让是家长的首要任务之一。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和赞美:同时对他人的缺点理解包容,不因别人的缺点心生厌恶,鄙视和疏远人家。当然,父母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珍惜友谊。即便在与别人相处时,发生一些小摩擦、小冲突都要妥善化解,与人重归于好。
三、让孩子学会分享
人不是独立于世的,人与人之间需要分享。即使再大的快乐,如果不能与人分享,也会变成一种折磨。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让孩子坚持分享行为,体验分享的快乐与满足,理解分享的真正意义。首要的是为孩子创造分享的气氛,尊重孩子的权利,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孩子把内心的感受与父母分享,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鼓励他把好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令其发现分享的必要,体会分享的快乐。
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爱好
人们聚在一起往往为的是玩得开心,那些兴趣广泛、幽默风趣、能歌善舞的人往往最受欢迎,大家都喜欢与他们交往。相反,那些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孤僻冷漠,且没有什么特长爱好的人,容易受别人的排斥,融不到社交圈里。成人交往是这样,孩子们也是这样。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受人欢迎,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尝试着多学几样东西,如唱歌、跳舞、讲故事,踢球等,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了,掌握的东西多了,眼界也随之开阔,与其他人交往时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发生更多的互动,性情也会变得更加开朗,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五、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交朋友,是孩子认识社会、进人社会的重要步骤。一个孩子如果不会交朋友,他就会变得很孤独、很内向,不敢与人接触,很难融入社会之中。因此,面对交际能力弱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能对其进行过多的斥责,这样做容易让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孩子因此会更容易感到自卑,当面对和他人的交流时,更容易产生退缩感。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对孩子多多进行鼓励,以鼓励为原则,鼓励孩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多参加团体项目,这样才能适应新环境。同时,适时抓住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的进步,比如孩子将自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分享,不再经常与朋友闹矛盾,碰到认识的人主动问好等,孩子的这些进步都值得大人们的表扬,而家长们对这些行为的认可,可以有效地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与人友好交往。
人们常说“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真挚的情谊,需要我们传递下去。因此父母要记得在孩子心中抽种下友好的种子,终有一天,孩子会收获友谊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