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建立在欣赏和尊重基础之上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冲突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破坏人们之间原有的良好关系。

孩子需要友情,刚开始懂得与别人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意味着什么,然而他们常常在与朋友相处时产生矛盾,发生冲突,却不明白怎样去处理。

琳琳和丽丽是同班同学,也是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著假的一天,琳琳在家觉得无聊,就去找丽丽玩。来到丽丽的家里,琳琳看到了另一个女孩子,原来是丽丽的好朋友小珍。在此之前,琳琳并没有听面丽提起过小珍。琳琳大老远地跑过来,本来想给丽丽一个惊喜的,看到此情景,顿时感觉有些失落。

琳琳于是就对小珍不怎么热情,虽然很有礼貌,但是却让人觉得疏远。没多久,琳琳就离开了丽丽家。第二天,丽丽打电话约琳琳一起去郊游,正好借此机会认识一下小珍。琳琳听见小珍也去,就谢绝了丽丽的好意邀请。后来,琳琳就不再主动和丽丽联系了。

暑假过后,琳琳对丽丽态度变得冷淡了很多。丽丽感到疑患不解,为什么和琳琳这么深厚的感情就这样淡了下来?丽丽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对琳琳讲出来。琳琳总觉得自己被丽丽“背叛”了,于是与丽丽的交流就少了。最终,她们发展到不再写信和说话的地步。

一般而言,孩子在与人交往时都是仿照自己周围的榜样来做。孩子见到消极的榜样,消极榜样因此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人际冲突发生时,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人与人之间距离越近、关系越亲密,越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人际冲突是指人际关系双方之间的紧张与对抗,人们在交往和互动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对抗。在人际冲突中,人们互不接纳、互不相容,并且相互间产生不理解、不信任、怀疑、敌意、拒绝、破坏等情绪或行为。

青少年面对人际交往这个问题存在着很多困惑,首先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极度不自信导致自己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常常怀着戒备、怀疑、忌妒之心。还有一些孩子争强好胜,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打架。这些异常心理都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孩子产生人际冲突的表现通常有与同伴之间的冲突、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以及与老师之间的冲突。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人青春期的孩子已不再盲目地服从老师或父母的权威,对一些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评价和选择。此时,同伴关系对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行为规范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同龄人交往产生的冲突可能表现为攻击行为,如打架、说同伴坏话,孤立同伴等。

孩子的独立意识会逐渐地增强,他们希望有自由的空间和更多自主的权力,然而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经验,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常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会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

除上述之外还有师生关系容易产生冲突,总体来说这种冲突有两大表现形式。第一类为师生之间公开的对立与冲突。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师生之间如果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更容易让矛盾升级,最后导致言语和行为上的对抗发生。举例来说,师生之间发生争吵,甚至出现暴力对抗的场面。

第二类为师生间隐性的对立与冲突。师生之间在更多方面产生分歧后,没有发生外在的行为冲突,而是采取间接的心理对抗。举例来说,老师疏远学生,或是找个机会惩罚和自己有分歧的学生等。

产生这种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的需求受到了限制或阻碍。例如,孩子独立的需要受到父母保护行为的阻碍,学生追求自由的需求受到教师的管制,孩子的自尊心不被同伴尊重,等等,另外,价值观的不同也是产生这种人际冲突的原因。例如,亲子双方因为对某件事的看法不同而产生争执等。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变得很“小气”,做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很难得到别人的欣赏和尊重,有时候甚至发生误解,冲突和对抗。

其实,自私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上,从而不能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这样一来,当孩子长大后,独自走向社会,往往就会由于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换位思考面引发诸多人际冲突,不能与别人一起共事或者合作等。

小明的妈妈很生气地质问他:“到底谁打你了?”孩子一言不发,只是哭泣。“走,妈妈带你去找他算账去!”孩子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呆子?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啊,”妈妈大声地识斥孩子。“是我不小心推了他一下……”小明小声地嘟囔着。“那他也不能打你呀!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怎么不还手啊?走,找他去!”妈妈还是不依不饶。

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仅不能使孩子正确地处理与同伴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孩子将来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使孩子变得狭隘、小气,甚至对待父母、亲戚朋友也是如此。因此,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冲突或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能意气用事,给孩子树立不良的榜样。

人际冲突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父母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人际冲突,可以便孩子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从而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对人格个性还未定型的孩子来说,清楚地认识人际冲突,及时提高他们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心态和技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缓解孩子的人际冲突。

首先,父母应该利用孩子犯错误的契机,让孩子学会宽容,父母应该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认识到自己只是普通的一员,不应享受更多的特权,别人也有价值,也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李红的妈妈给地买了一本(伊索寓言)。第二天,李红就把书带到学校里。下课后,李红拿出《伊索寓言》高兴地翻阅起来。不凑巧,她的同桌不小心瑾翻了墨水瓶弄脏了她的书,李红因此感到十分生气,不但向同桌索赔一本新的《伊索寓言》,并且向班主任告知了这件事情。结果李红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李红平时很信任妈妈,放学回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想告诉李红要宽客别人,多为别人想着,但是只是这样说教效果还是不大,于是妈妈决定让地亲身体会一下,从而学会换位思考。正巧,当天晚上,李红不小心把一碗饭打翻了。妈妈知道教育女儿的时刻来了,于是大声地对李红喊:“你怎么搞的,吃饭也不好好吃?浪费根食,罚你今天晚上不许吃饭了。”

李红很少看到妈妈这样生气,现在见妈妈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顿时伤心地哭了起来:“我又不是故意的。”妈妈此刻语气缓和下来,温柔地对李红说:“妈妈只是想告诉你,因为不小心犯了错误而不被人原谅是很难过的。你不肯原谅同桌,还让老师批评她。你想一想,她的心里是不是也一样伤心呢?”

李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父母要善于把握时机,利用孩子犯错的契机,教育孩子从小学会换位思考,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道理,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孩子能够宽容别人的过失,这样不仅能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还能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父母应注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在社会活动中学会相互关心和谦让,学会处理和解决人际间的矛盾。在人际交往中,孩子难免遭遇人际矛盾。对孩子来讲,这不见得就不是好事,这能让他们懂得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蛮横无理的行为是在社会中难以立足的,进而学会妥善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

秦秦的自行车被聪聪借走了,两天后,聪聪来还自行车。秦秦发现自行车的铃铛坏了,于是就告诉了妈妈。聪聪也红着脸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妈妈对儿子说:“聪聪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他。”尽管秦秦说了“没关系”,但是心里还有些不太情愿。聪聪离开后,妈妈就给秦秦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人在沙滩上散步,突然听见有个声音对他说:“捡些鹅卵石放到你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这个人按传来声音所说的照做了。第二天,他发现口袋里的石头都变成了宝石和钻石。此时此刻的他悲喜交加。喜的是一夜致富,石头变钻石;悲的是,恨自己捡的石头不够多。

妈妈对儿子说:“人生中的一些珍贵的品质就像这些宝石一样,例如像宽容、谦进、友好,你现在对别人发脾气,不懂得原谅和宽容别人,这些珍贵的东西就会消失。”

秦秦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其实很多人际冲突是由小事造成的,本来一笑泯恩仇的事情,可就因为强烈的自尊心在作祟,没有做出让步,致使冲突发生。其实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人际和谐的“秘方”是学会原谅别人、尊重别人。

学会原谅别人、尊重别人,有助于孩子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间接提高了孩子的适应和社交能力。孩子学会了宽容和原谅,就懂得了换位思考的道理。有了这些品质,不愁孩子没有一个好性格。

父母应该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宽容的品格。

但这种宽容不是没底线,没原则的宽容。父母不仅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表现得宽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为孩子做表率。如果父母之间常为一些小事情不依不饶、吵闹不休,那么孩子长大后肯定也会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如果父母做出待人宽容、谦逊的表率,间接影响了孩子,孩子也会因此养成宽容的性格。

当孩子发生人际冲突时,父母要教育孩子认真检讨自己的过失,要琉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反思冲突的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同伴的缺点与失误。要让孩子明白朋友相处要以诚相待的道理,宽容能让彼此间的友谊更加长久。

另外,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宽容也要有底线,不能无限度地原谅,借此让孩子懂得原则是什么。

同样,在人际交往中,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一点,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缺点就对别人无理指责、渐行渐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优缺点,都有犯错的时候,不要过分苛求他人,否则,最后谁都不愿意和自己接触。

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