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和社交恐惧症说“再见”

社交恐惧症多出现在那些性格内向的人身上,这类人在社交中会出现惶恐不安的状况,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速,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

梦瑶14岁,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梦瑶天生就有副好嗓子,受到音乐老师的喜爱。有一次学校举行歌咏比赛,轮到梦瑶的班级表演时,梦瑶作为领喝,登上舞台,忽然发现台下有她的两个小学同学。梦瑶看出她们的眼神里不但有愕然,还有鄙夷。梦瑶突然紧张起来,嗓子里像爬进十儿条毛毛虫,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台下的场面顿时骚动起来,梦瑶忧惚觉得所有的嘘声和口号声都变成了两个字——“傻子”。之后,梦瑶恐惧得全身发抖…

梦瑶上小学五年级时,曾有一次不开心的经历。外校老师来班里观摩教学,课堂上,老师点名让梦瑶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心了,什么也答不出来。老师没有说什么,就让她坐下了。梦瑶感觉很内疚。下课后,其他同学不但不安慰她,反而对地说:“是你给班级丢脸了!”后来,同学还给她起了个“傻子”的绰号。

后来,梦瑶升入初中,就将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忘掉了。谁想到,当她看到熟悉的同学又勾起了以前的回忆,面对那么多的观众,再次陷入恐慌中。

歌咏比赛之后,梦瑶再也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和同学说话,害怕看到同学们蔑视的眼光。梦瑶变得形单影只,喜欢一个人去操场,在地上一遍遍地写着:“我不是傻子,不是傻子……”有时梦瑶感觉心里憋闷极了,就用刀片在手上划,看见流出了血心里才痛快。梦瑶渴望同伴的友谊,看到别的同学开朗大方,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

据心理咨询,梦瑶患有社交恐惧症。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初次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恐惧心理。大多数人可以克服紧张的情绪,逐渐地适应交往,害怕交往的人,越是不愿意与人交往,就越容易形成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第一,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对自己评价过低会使人变得过于敏感,认为和别人交往是“打搅”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第二,对在公共场合参加聚会抱有恐惧心理。第三,对自己的形态和言行过于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害怕被别人观察。

社交恐惧会让青少年感到孤独、自卑,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其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社交恐惧症严重的孩子还会把自己孤立起来,拒绝与任何人发生联系。

孩子有社交恐惧,却很容易被父母忽略。父母认为孩子害怕交往只是害羞或性格内向的表现,因此,常常延误了诊断和治疗,有关资料记载,在了解中小学生交往能力方面,专家们曾经设计了相应的题目。其中有两道题,一是“不管是面对什么人你都能融洽相处”,二是“对于集体活动你积极参加,课堂上踊跃发言”。

统计结果表明,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有36.4%的小学生、31.7%的初中生、32.6%的高中生和25.6%的大学生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有40.3%的小学生、38.6%的初中生、34.4%的高中生和28.7%的大学生做出“不积极”的回答。

中小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不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和别人相处愉快,由此可见,社交恐惧已经成为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有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受到“社交恐惧”的困扰。在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关闭自己的心扉,害怕与别人交往呢?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内向,性格的原因使他们不善言谈,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果孩子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发展成社交恐惧症。

有的孩子缺乏自信,由于自己的长相平平或成绩不好等原因,他们丧失自信心,这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或自我否定的态度,从而时刻担心被别人嘲笑,批评,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退缩、害羞,不敢和同学交往。

李弘是个聪明、勤奋的孩子,小学时是班里的班长。某次班会,他发言时讲错了一句话,全班同学对他哄堂大笑。他搞不清楚同学们是笑话他的长相还是笑话他讲错的话。

从此,李弘就总觉得自己相貌难看,先是觉得脸不好看,后来又觉得发型不好看,再往后就觉得连体形也不好看了,总之,他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哪儿都不好看。

上初中后,他越来越孤僻,常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从来不和陌生人打交道。有时候别人多注视他一下,他就会认为是自己太难看了,所以才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如果别人没有看他,他又会认为别人因为他相貌丑陋不敢看他。

长期以来,李弘几乎不敢在公众场合露面。为此,他痛苦不堪。

在交往中屡受挫折和打击的孩子,久面久之就会形成扭曲的心理,长期被紧张、焦虑的情绪所困扰。这种状态一旦定型,就会使孩子形成固定的心理模式,以后遇到类似的交往情境时,他们便会产生极度的恐惧感。

同时,孩子如果在交往中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现实中无法和任何人建立实质的感情关系,满足于沉浸在主观臆想的关系之中,他们就会缺少和别人交往的真实兴趣。他们特别在意自己的感受,对别人的评价也十分在意,当听到别人对自己的非议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终止这种关系。这和他们不愿为别人负责、缺少责任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社交恐惧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烦恼。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消除社交恐惧,让孩子建立起自信,从面愿意与人交往。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让孩子战胜自己。

父母要让孩子清楚一点,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但不能将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夸大别人的优点。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也会变得很优秀,孩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交恐惧。

第二,教孩子运用想象法学会自我放松。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如果感到非常紧张和不适,父母应建议孩子进行自我放松。

比如,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闭上双眼进人冥想状态,将身心全部放松。每天至少练习一次。通过经常练习,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第三,可以利用系统脱敏训练,缓解孩子的社交恐惧。

父母帮助孩子记录下他们平时经常遇到的几种造成心理紧张的交际场景,并按照由弱到强对场景进行排列。

教孩子运用想象放松法,进行全身的放松。当孩子感到身体完全放松以后,就让他们按顺序开始阅读记录的场景,每次阅读一条记录。

阅读后闭上眼睛,努力想象自己正处于所描述的情境中,这时孩子可能开始感到非常焦虑,焦虑一发生马上停止想象,然后再使他们放松一遍。待身体完全进人放松状态,父母再引导孩子重复一次上述行为,每当产生焦虑时,再次进行放松。如此反复,直到孩子对记录中的场景不再感到焦虑为止。

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反复做,直到对每一项记录都不感到恐惧为止,按照这种方法一条一条地进行,直到最后不再感到恐惧为止。

第四,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技巧。

教会孩子在交往时转化氛围的技巧。有时候,因为某个话题,或是某种原因导致孩子难以开口,进而产生紧张的心理,这时,教孩子转换话题,将别人的注意力转换到新话题上,可以使气氛变得缓和融洽,进而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尊重别人的感受是一种人际交往技巧。教孩子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教他在交往中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如果一个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能够顾及别人的感受,考虑别人的“面子”,那么他就会得到朋友的重视和喜爱。

一天下课后,王蒙和同学们在教室的门前玩耍。王蒙看到好朋友小乐的脸上有一处污渍,便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小乐说:“你的脸好脏,赶快去洗一洗吧!”当时,小乐的脸就红了,但是他并没有去洗脸,而是仿佛没有听到王蒙的话一样,并且不再理睬他了。

放学后,王蒙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将疑惑告诉了妈妈。于是妈妈就告诉:“你虽然是好心,心里想着为朋友好,但是你的做法让朋友很没面子。脸上有灰本来就是一件让人越尬的事,你这样一说,大家都会知道了,而且都会去看朋友的脸。这样,他就会不好意思,甚至心里埋怨你不该把事情讲出来。遇到类似这样的事,聪明的做法是悄悄地告诉他,他脸脏了。朋友因此一定会感激你给自己保留了面子。”

王蒙听了妈妈的话忧然大悟,后来主动找小乐玩,并向小乐道歉,两个人又重归于好了。

让孩子学会这些交友技巧后,他们才能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才能感受到融洽相处的乐趣,孩子们才会因此变得更加活泼。

对于孩子而言,懂礼貌必定会受人欢迎,大家才愿意和他在一起。举例来说,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遇事懂得和别人商量,出现错误时说“对不起”,等等。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讲礼貌,经常说“谢谢”、“不客气”,“没关系”“请坐”,“可以吗”“我们一起玩”等,这样可以使孩子逐步学会热情、主动地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各种爱好。共同爱好是建立友谊的桥梁,假如孩子的朋友不是很多,父母可以为孩子多创造增长见识的机会,多培养孩子几种健康有益的爱好。同时,父母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示学到的本领,从而增强自信心。通过种种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大胆地表现自己,乐于与别人交流。

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