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要学会适度示弱

现在每家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会刻意让孩子少做事,不管自己多辛苦都要为孩子打点好。一位妈妈说:“孩子没投生到富贵之家,跟着我们受了不少委屈,再让他小小年纪就干这干那,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像他亲妈……哪怕多打份零工,我宁可雇人来干也不舍得让孩子来分担。”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生怕孩子受一点罪,吃一点苦,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他们也应该对家负有责任。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还能让孩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小宝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了,可是妈妈从来不舍得让他帮忙。

一天傍晚,提着重物的妈妈对小宝说:“太沉了,妈妈提不动了,小宝能帮帮妈妈吗?”话音刚落,小宝就自告奋勇:“妈妈,我帮你提吧,我很有力气!”没想到妈妈却摇摇头说:“你还小呢,提重物不利于长身体。”小宝失望地“哦”了一声,心想:“我真没用,都不能帮妈妈一把。”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都是不爱干活的,而事实上是孩子干活的心被家长们的全能给阻拦住了。等到家长想通了,想让孩子干的时候,为时已晚了,孩子在那个时候什么都不管了。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孩子做了之后,家长还要及时表扬。千万不能在孩子热情很高的时候,轻易拒绝孩子。否则,孩子帮你做事的兴趣就会被打消。

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基本上都是万能的,即便有些事情不能做到,他们也很少想到要求助于孩子。其实家长们是太小看自己的孩子了,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能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孩子身上蕴藏的能力,可能是你无法想象到的。

网上一篇文章提到一个12岁的女孩,与自小收养她的奶奶相依为命,老奶奶如今已经80多岁了,行动不便。这孩子每天靠捡拾废品补贴家用,不仅能照顾奶奶的起居,还能够保持学习成绩优异。

当然,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家日子没过到那份上,怎么可能让孩子受那份罪?”没错,条件好当然不用受罪,但适当地锻炼孩子还是必需的。什么也不让孩子做,最终只会培养出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们不妨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弱”的一面,然后“求助”于孩子,不要认为孩子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甚至会越帮越忙。凡事贵在参与,孩子也需要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觉得父母也有需要自己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与肯定。孩子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他能做成一件事,帮助一个人,就无形中说明他是个有价值的人。

同样是孩子想帮妈妈提东西,来看看下面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一天傍晚,妈妈经过小区门口的超市顺便买了一箱牛奶回家。孩子见妈妈穿着高跟鞋和长裙子提着牛奶很不方便,就说:“妈妈,我来帮你提吧?”妈妈有点诧异,但高兴地说:“是挺沉的,要不你试试?”“放心吧,我能行!”说着,孩子抱着那箱对他来说并不轻松的牛奶就往楼上走。

妈妈跟在后面边走边说:“哇,好厉害,真的搬动了!但是,如果你感觉到累了,可以放下东西来休息一下再走,或者妈妈和你接力搬。”没想到小家伙竟然一鼓作气将牛奶搬回自己的家中,并十分自豪地说:“妈妈我一点都没感觉到累!”妈妈不由得赞叹:“儿子,你真是个小男子汉啊!”

实际上,孩子完全有能力去做到很多事情,只不过很多家长将孩子的这些潜力扼杀了。因为家长总是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不肯给他们锻炼自我的机会。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胜任感,让他们在完成某件事情上增加自己的信心。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