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内心撒下希望的种子

赫洛克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参加测试的人被他分成四组,这四组受试者分别在四种不同的环境下完成任务,第一组,每次完成工作后得到表扬和鼓励;第二组,每次完成工作受到训斥:第三组,完成工作后不予评价,只让他们听其他两组的表扬和批评声;第四组,该组人员和其他两组人员隔离,在完成工作后也是不予评价。研究表明:第四组的成绩远远低于前三组,前两组的成绩明显要好于第三组,而第一组受试人员的成绩则不断提升,各方面积极性均高于第二组,第二组人员的成绩则显得十分不稳定。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赫洛克效应”。在工作结果出来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工作动机会因此得到强化,同时能促进工作,其中表扬效果优于批评效果,而批评效果则比忽视效果要好。

家庭教育中也同样适用这种效应,对待孩子就要运用赏识教育的原则。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加以鼓励,孩子的上进心才能被有效激发出来。

有一个小女孩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爸爸非常重视对她的教育,从不允许她说“太难了”、“我不行”,而是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不管做什么都要永争第一,而不能落在人后。

女孩时刻牢记爸爸的教诲,总是抱着“自信、力争一流”的人生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女孩在内心中真的慢慢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心。

当时,女孩就读的学校经常会承办一些讲座。讲座结束之后,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提出问题的学生。每当她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时,爸爸总会鼓励她:“你有这样的自信心,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最终,女孩凭借着这股“力争一流”的自信心,成了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就是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

那些成功的人士往往是一些充满自信的人。如果孩子能够经常体验成功,同时又获得来自周围人的肯定和鼓励,他就会慢慢建立起自信心。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巩固他的自信心,自信心就会固化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不断奋进。

“知心姐姐”卢勤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打开孩子的心灵有个秘诀,当你说他棒时,他就棒给你看:当你说他笨时,他就笨给你看。”

赏识孩子就是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引导孩子强化这些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将这种好的方面传承下去。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声名狼藉的贫民窟,受环境的影响,那里的孩子选学、打架成风,长大后也很少有人能找到体面的工作。而罗杰则是个例外,因为他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

为了劝孩子们回到课堂,皮尔·保罗先生用尽了一切手段,他劝孩子们不要模仿暴力,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最终都没什么效果。最后,迫不得已的他只能用看手相这种方法来“忽悠”孩子们回到课堂。

当罗杰的手伸出来给皮尔·保罗看时,保罗惊讶地说:“哇,你这手相是纽约州长的手相啊。”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深深触碰到了小罗杰的内心,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因为长这么大,他只有过一次为之振奋的经历,奶奶曾经说他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船长。

从此,罗杰记下了校长的这句话,并坚信它一定会是真的。自此,罗杰再也不是那个脏兮兮的小孩了,也不是那个“出口成脏”的小孩了,后来的他堂堂正正,没过多久居然当上了班里的班长。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中,他时时刻刻都在严格要求着自己。51岁时,罗杰真的成了州长,而且是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

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希望,实际上就是给孩子一种自信。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个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内心的希望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许多伟人身上,都有超凡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的缘故,他们由内而外地产生了一种驱动力,借着这种动力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在失败中也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并会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希望,这样,孩子就会看到自身的价值,就会增强自信心,当然,他各方面能力也会取得明显进步。将多一些的希望给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阳光,有了阳光心态,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父母本身应该充满希望

父母身为孩子的榜样,应从自身做起,让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依据孩子的心理模仿特征来看,如果父母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手足无措的一面,将直接导致孩子在遇到困难后也会出现类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应对一切。

二、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乐观和悲观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另一个对未来充满了绝望。因此,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需要家长细致的观察能力,在孩子沮丧时,父母第一时间就要引导孩子赶走心中阴霾。

平时,父母要多多提醒孩子别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不足上,也要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其憧憬美好的未来,让孩子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孩子一旦认为未来充满了希望,势必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未来的一切挑战。

三、帮孩子树立成功的信念

父母不能忽视信念的力量,不仅应该教会孩子设定目标、制订和执行计划的技能,而且要帮助训练孩子坚定执行计划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意志品质。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所在,其次鼓励孩子寻找方法解决困难;当孩子取得成功的时候,还要帮助孩子将这种努力不断强化,最后让成功成为一种惯性。总之,就是要让孩子拥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态。

家长要为孩子的内心树立一种信念,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孩子内心播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孩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诸位家长请给孩子的心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吧。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