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的激励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而适当激励这个人,他可以发挥出自身80%-90%的能力。换而言之,一个受到充分激励的人,能发挥出3~4倍的能量。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豆豆是一个因淘气而被学校退学的孩子,在一般人的眼中,她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但是,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却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对小豆豆说:“小豆豆,你确实是一个好孩子。”正是由于这句话,小豆豆拥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小豆豆在每次做事之前,都会想想校长和她说的这句话。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是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并激励着她一直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

平日里,我们要经常给孩子积极的鼓励,如“你一定可以的”,“妈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你的语文能学好,数学就一定能学好”等,这会使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建立起自信,使其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一个高考落榜后的学生,每天像满了一样,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

父亲倒乐观地劝他:“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送孩子去学校复读的那天,父亲离开时对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爸爸也相信你能行!”

尽管奋斗了,寒假期末考试并不怎么理想。那天,在父子俩休息的时候,父亲抽着烟,而儿子却愁容满面。

父亲一直盯着河面上的冰,忽然父亲向儿子发问:“儿子,你知道冰融化的过程吗?”儿子似乎觉得父亲的这个问题很幼稚,便随口说道:“天气暖和了,冰就自然融化了。”父亲笑着对儿子说:“孩子,你以为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哈哈,看起来冰好像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其实在最冷的那天,冰就已经开始融化了,只是别人没有留意到罢了。所以,你没有必要愁容满面,你的失败是时的,就像这冰一样。冰总有融化的一天,而自信心就是能融化你心里坚冰的利器,只要你充满自信,你心中的坚冰总会有融化的一天。”父子俩的身影映衬在夕阳的余晖下,儿子读懂了父亲的意思。

那年七月,这个学生被西安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父母什么时候都不应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认为小孩子没什么可以表扬的。实际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能把那些“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已经很棒了。要知道,将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起来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出惊天的事业来。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良好表现上,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表扬而充满信心。当然,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那他最终就会成为一个天才。反之,孩子如果觉得自己是个笨蛋,那么,由于这样的负面心理在作祟,孩子就真的会越来越笨。

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孩子没有那种给自己正确评价的能力,因此自己的潜能也不能发挥到最大化,就是在这种缺乏自信的状态下,每天读“死书”,无形之中将自己的天赋浪费掉。他们可以借用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却整日被家长和老师通迫着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这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

我们可以将孩子的天赋比喻成处于萌芽阶段的幼苗,而父母的赏识就像是水一样,他们非常需要父母的赏识,著名教育家周弘就是在赏识教育下,把原本该上聋哑学校的女儿周婷婷培育成留美博士的。

婷婷天生就有耳疾,一岁多的时候,两只耳朵就全部丧失了听觉能力,但父亲却要她完全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周弘不断寻找着婷婷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将这些闪光点无限放大。

婷婷喜欢看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忘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周弘就会借题发挥对婷婷说:“古时候就有看书废寝忘食的人,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天才,你就是这样的人,哈哈,所以你也是天才。”周弘常常会给婷好类似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

婷婷首次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10道题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十分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换作别的家长早已经打骂孩子了,而周弘却没有这么做。周弘没有在婷婷的错题上打叉号,而是在正确的题上画一个大大的对号。然后,他就会在纸上写一段话给婷婷:“你真的很了不起,婷婷。第一次做题就能做对其中的一部分,我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连应用题都不敢做!”小婷好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她越来越喜欢做数学应用题了,正确率每次都会有大幅的提升。小升初的数学考试,她取得了99分的成绩。

婷婷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周弘的观点的是:就是再烂不过的作文,文中还是会有一两句亮点吧。周弘就用红颜色的笔将这些“亮点”圈出来,在全家人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对着所有人读这些“亮点”,让婷婷感受到家人为她的欢呼和喝彩。慢慢地,这些“亮点”越来越多,婷婷对写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婷婷在自己10岁那年出版了6万宇的科幻童话;16岁时,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成为我国首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婷婷在自己22岁的时候和邓亚萍、杨澜等被一同选为首届“海内外十大时代女性人物”:24岁那年,婷婷被波士顿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看了周弘积极赏识孩子的事例,为人父母的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很有必要学习一些赏识孩子、表扬孩子的技巧,让孩子信心百倍地健康成长?教育专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表扬要及时

家长在对待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举动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否则,当事情过后再表扬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得到表扬,强化好行为的作用也就达不到了。因为在孩子看来,因果是紧密相连的,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越是这样认为。

二、表扬要具体

家长表扬孩子的行为越具体,更容易让孩子区分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进而让他们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表扬如果不具体的话,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这类的话语,短时间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好在哪里,爸爸妈妈因为什么表扬了自己,就很难将赞赏效果最大化。

三、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孩子常常会做出出于“好心”但效果变为“坏事”的举动。举例来说,在用餐结束后,孩子自己去洗碗,碗被孩子不小心打破了。大多数父母在这个时候会不问缘由就把孩子一顿臭骂,孩子也因此丧失了独自做事的信心。如果父母换一种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你的出发点很好,想自己做事帮爸爸妈妈减轻一些负担,但厨房的地板很滑,所以你也要注意啊!”这样舒缓的谈话方式,孩子会因此得到心情上的放松,不仅继续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帮家长去分担别的家务。所以,只要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就一定要及时表扬,并帮助他们找到导致坏结果的原因,引导如何正确做事,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可以采取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鼓励方式来表扬孩子。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或是将这种好习惯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可以给他们制造一些小惊喜,例如送一些小礼物之类的东西,但物质奖励不能常用,孩子年龄越大越需要精神层面上的奖励。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