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犯错误

教育学界的专家认为,允许孩子犯错误才是宽容的最高境界,因为在不断的错误中,孩子吸取了足够的经验,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5岁的强强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家伙。妈妈对别人常常夸赞强强:“我从来不惯着他,这孩子很让我们省心,他从来都是自己吃饭、穿衣、睡觉。”就如同妈妈讲的那样,强强的的确确是个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还总想着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

有一天,妈妈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出去买菜了。电视中一个小朋友帮妈妈洗衣服,强强突然也萌生了帮妈妈洗衣服的想法。他用家里所有的盆都装满了水,然后把妈妈所有的衣服都拿了出来……

妈妈买菜回来了,强强高高兴兴地站在妈妈的面前,想让妈妈表扬自己一番。

“我的天啊,强强,你看你都干了些什么啊?”强强居然把妈妈的皮大衣和皮鞋都泡在了水里,妈妈看到这一幕气得手都发抖,一怒之下的妈妈斥责起了强强,惊恐万分的强强躲在墙角里大哭起来…

这位妈妈为孩子能自己动手做事的行为而感到骄做,但她没能宽容孩子好心办坏事的错误,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因为受到责骂而大打折扣。可以说,妈妈这样对待孩子的行为和态度是欠妥的,首先应当摘清孩子的出发点,继而引导孩子找到错误所在,最后鼓励孩子勇于面对错误,敢于改正错误。家长应当宽容和谅解孩子,经常指导他们做家务的具体方法,这样既不打击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又让孩子掌握了生活技能,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意大利著名女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所倡导的教育方法就是“容过”,即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她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犯错宽容和引导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父母的态度将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怎样的行为。

一些性格羞涩、沮丧和恐惧的孩子,是因为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才导致了这样的性格。“我做不好”,所以“我干脆不做”,这就是在孩子犯错之后不能正确引导、矫正的结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错误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并从中学习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蒙台梭利说,在传统的管教方式里,孩子的训练受两条准则的引导:奖赏和惩罚,大部分父母认为,改正孩子的错误和批评孩子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于是当孩子有了过失之后,他们就先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一顿。当孩子被家长训斥和警告后,有些父母甚至连孩子犯错的原因问都不问,这种行为欠妥,孩子的错误应该得到家长宽容,家长应当用端正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错误,并且允许孩子慢慢改正错误,这是蒙台梭利一直所持的观点。

一位中国教育工作者赴瑞士进行访问期间,受当地同行邀请去其家里做客。谈了一会儿话之后,瑞士同事就带着这位中国教育者上楼去看他的儿子了。当他们推开孩子房门的时候,他们日睹了一场突难的发生:调皮的小家伙在窗帘上剪了很多洞,而那些窗帘的碎片又被小家伙用胶水粘在了墙上。中国教育工作者认为这位瑞士同行一定会将自己的儿子臭骂一顿,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爸爸搂住儿子却说:“我的乖乖,你真是个天才,像你这么大年纪时我还不会用剪刀和胶水呢!但是乖乖,你知道那些窗帘和床单可是你妈妈的宝贝,所以你以后别动这些东西了!等爸爸晚上有空再教你这些工具的其他使用功能!”小家伙将手中的剪刀和胶水乖乖地交到爸爸的手上,然后跑到一边玩去了!中国教育工作者吃惊地问着同行:“你都不教育教育你的孩子?我认为你至少要让他知道他已经闯祸了!”瑞士同行却笑着回答:“不,小孩子有犯错的权利,对待他犯错的态度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如果让孩子感到害怕犯错的话,那么他们就什么也不敢自己去做了!”

瑞士同行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反思和借鉴,这是对容过教育最好的解释,面对孩子的错误,做到宽容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允许孩子犯错。如果家长们总是把犯错当成是阻碍孩子一生的绊脚石的话,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孩子一旦害怕犯错,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尝试了。

当然,允许孩子犯错误,还要有一个犯错的程度,不是什么犯错的程度都被允许的,这就要求各位家长们把握好这条标尺。

我们给孩子的自由是限制之内的自由,比如给予孩子在家中自由活动的自由: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的自由;孩子自己选择学习或娱乐的自由;自己选择独处或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自由……孩子们不能因为这些获得的自由而去伤害和打扰别人,这就要求家长们去限制了!这属于合理限制的范畴。允许孩子犯错误,是为了让孩子在今后再次遇到错误时知道该如何面对与解决,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和这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