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有谋方能自强不息

勇敢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一个人是否能顶天立地,得靠勇敢来支撑。生活充满太多的艰险,需要有勇敢的精神才能克服。我们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勇敢。但对勇敢的理解,有些父母就很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有的父母说,没人敢去的地方他们的孩子敢去;没人敢做的事,他们的孩子做了:没人敢说的话,他们的孩子说了,这就是勇敢。这样认识勇敢,是有问题的。真正的勇敢,其实是一种胆识。

那什么是胆识呢?我们可以将“胆”理解为勇于尝试和智慧,所谓“敢”是有勇有谋,不是有勇无谋。“有谋”,就是谋略引导行动,先思谋略后有行动。“识”,代表学识。想要谋略起到作用,学识在这中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素养丰富,策略才会有前瞻性,富有建设性,如素养不足,我们就无法深人问题,当我们具备了以各种底蕴为基石,便能承受得起任何考验。这样的解释,可能有点不好理解。其实只要让孩子懂得,遇事不怕,还能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想办法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就行了。而一味好勇斗聚则不是真正的勇敢。这样的勇敢,很容易害了自己。

有这样一件不幸的事,面对100多米宽的河流,两个男孩打賭,说谁要是游不到对岸,就不是男人。眼看水流湍急的河面,其中一个孩子改变了主意,说自己服输。另一个孩子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你真是胆小如鼠,看我怎么游过去。”那位示羁的男孩说,现在水流很快,游到对岸会很危险。但那个孩子不听,转眼间就游到了河心。这时,一个浪头就把那个男孩打得无踪。第二天,在河的下游发现了那个男孩的尸体。

这个孩子死得多不值呀!如果他当时能及时收手,也不至于断送自己的性命。其实当时对手已经认输了,他也没有下水的必要了,正是因为受到所谓勇敢自尊的制约,才让他枉送一条性命。其实,他不是死于河中,而是死在爱逞强,死在自己的血气之勇上。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不远万里的美国登山运动员终于来到他朝思暮想的珠穆朗玛峰。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准备,就是为了这次能够一举登上世界第一峰,为此他还向外界宣布了这一愿望。

山上的天气在他在登到海拔7000米的时候突然有变,但以他当时的体力完全可以登顶,可是他选择了退回营地。

许多人为他的这一选择感到不解,但他解释说:“7000米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尽管登上世界第一峰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是他如果选择继续攀登,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他没必要那么做。

这个登山运动员的选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歌手朱哲琴也是一个这样的勇者。记得一次在蹦极场地,不少人怂恿她从几百米的高空蹦下去,大家也希望她能挑战自我。当时,很多明星都是在恐惧的笼罩下蹦下去的。然而,她说:“我不蹦。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呢?”当“挑战自我”成为时下的主旋律时,蹦是勇敢的象征。不蹦其实也是一种勇敢的象征,一种智慧的表现。尤其是这样一位公众人物,当时电视镜头又对着她,这真是需要勇气的。

著名作家刘墉也建议我们的孩子做这样有胆识的聪明人,懂得保护自己。他在给女儿的一封信《当你遇见大野狼》中写道:孩子遇到“大野狼”(危险)时,不考虑自身的现状,采取硬斗,还以为是勇敢,那就是真的危险了,这样的勇敢是鲁养,逞血气之勇,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一场悲剧。

因此,我们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锻炼孩子的胆量上,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识”,有勇有谋,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这才是内心真正强大的表现。

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