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把孩子当小孩

明智的父母会认为与其做一个高明的演说者,不如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倾听孩子的父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和孩子平等交谈,父母也因此获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得到认可和信任。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别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和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不起作用的。”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次所表达的内心感受,父母都在认真倾听,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肯定和赞美。

然而,有些父母总是把已经长大的孩子当作小孩,不去主动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不理解他们诉说的烦闷的心理,不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自己充当侦探,代沟就由此产生,孩子因此也没有了安全感。

女儿上初二了,一次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女儿从学校回来,坐在后座上的女儿不停地向妈妈讲述着自己与同学的故事,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妈妈毫无反应地听着。

潮渐地,女儿讲话的声音越来越小。突然,女儿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忘了,老师让我们买一支毛笔。”妈妈生气地说:“刚才你干吗去了?路过文具店门口时你不说!”当妈妈极不情愿地准备掉头时,女儿竟然怒气冲冲地跳下车,大声嚷道:“不买了,回家!”说完,扭头就往家里跑。

一进家门,妈妈就冲到女儿面前批评她不听话。女儿很委屈地说:“妈妈,你也许不知道,做孩子的也是很可怜的!”妈妈愣了一下,接着,女儿又说:“妈妈,你和爸爸心烦的时候总是对我发火,可是我心烦的时候对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当你们不听我说话的时候,我心里有多么难受?”女儿的话让妈妈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曾经,我们也是孩子,也造到过父母的拒绝,被父母误解……这是我们童年时代难以抚平的伤痕,这块“伤疤”会伴随我们的一生,今天,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烦恼,遗忘了孩子的苦闷,甚至将孩子当成了情绪的撒气筒,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根本没有倾听孩子的意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他们需要诉说内心的情感。但是许多父母常常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所以,很多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长此以往,就和父母产生了代沟和隔膜。

有人说,交流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是为了增进了解,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探究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引导孩子释放压力的最佳方式,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办法。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是避免误解的最好办法,做善于倾听孩子心声的父母,孩子就会将你当成朋友。倾听孩子的诉说,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及时引导孩子的不良思想。

当孩子宜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时,父母要耐着性子听完,让孩子依偎在自己的怀里,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例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再多告诉我一些”、“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难过”,“我理解你的感受”。即使发现孩子说的不对,也不要急于纠正他,那么父母的关爱就不难被孩子发现了,当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后,就会感到轻松和精神焕发,然后,父母再对孩子的错误思想给予引导,这样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父母应该注意给孩子留出一片空间,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予以关心,更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