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懂得倾听的父母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怪孩子没有规矩,不懂事,难教育。但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反省自己:作为父母,自己是不是会倾听?能不能静静地听孩子说话?

当孩子对父母说话的时候,有些父母总是不认真听,孩子还没说两句,父母就说:“去去去,我没时间,没看见我正忙吗?有时间再说吧。”原本孩子想和父母说些什么,但是父母却不给孩子机会或是一推再推,慢慢地,孩子有话也不愿意跟父母说了,他们宁愿把心事装在心里或是跟同学讲。

有人说:“听话的孩子多半有个会听话的父母。”这就是说,想要孩子听话,父母首先要做个会“听话”的父母,这不但指父母应该有听话的愿望和意识,还指父母要掌握听话的方式,做到会听孩子的话。很多时候,孩子都希望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告诉父母,只是有些父母在不经意间关闭了这扇门。

农历腊月二十几,全家人忙着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7岁的女儿兴冲冲地问了一句:“爸爸,我们家谁会死呀?”爸爸很恼火,心里怪孩子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就没有理睬女儿。

没想到女儿又去问妈妈:“妈妈,你知道我们家谁会死吗?”妈妈听了这句话,更是板起脸来,女儿依然没有找到答案。

女儿又去问保姆,保姆一听马上摆手:“不要瞎说,快过年了,这样的话不吉利。”女儿似懂非懂,不再纠缠。

大家以为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没想到正月回老家拜年,碰到爷爷奶奶,女儿又问了起来:“奶奶,我们家谁会死呀?”老人听了眼珠子都瞪出来了。爸爸见状,踢了女儿两脚。妈妈心里很有疑问,为什么女儿对这个问题苦苦纠缠呢?

后来,女儿告诉妈妈,她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讲一个外国人买彩票从未中过奖,没想到在他临死之前买中了,而且中的是500万美元。女儿就此认为,人临死前的感觉是最灵验的,所以才四处打听“我们家谁会死”。

父母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标准去判断孩子的言行,这常常会误解孩子,结果不但不能平息事情,反面使影响逐步扩大。这就是因为父母不会听话,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听完孩子的话。所以,当孩子向父母表达他的想法时,父母要耐心听孩子讲完,不要只听一部分,然后随意加以判断和假设,这样是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的。

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话语权。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有必要用心去倾听。只有搞清楚孩子的真实意图,父母才能给孩子有效的指导,而且父母在表达自己的指导、建议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语气要平和,言语要清晰。

如果父母不愿意听孩子说话,就给了孩子一个暗示——“爸爸妈妈根本不想听我说话,我又何必跟他们说呢”。因此孩子就关闭了心门,使父母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帮孩子、教育孩子。所以,了解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做一个会听话的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避免父母和孩子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隔阂和代沟。

那么,怎样做个会听话的父母,在孩子说话的时候,来倾听孩子说话呢?

第一,与孩子进行目光接触。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要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不要一会儿看这里,一会儿看那里,心不在焉。有时候父母一边做事,一边听孩子说话,这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他,会影响孩子说话的欲望,所以要学会倾听,父母应该与孩子的目光接触,而且目光要温柔,充满鼓励,充满肯定。这样孩子才会不恐惧,才会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第二,给孩子平等的感觉。

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有必要蹲下身子。当你的孩子长大了长高了,你可以坐下来和孩子沟通,这会给孩子平等的感觉。父母要放下父母的权威,以平等的姿态去倾听孩子,这样不仅教孩子学会了倾诉,你也会成为一个会倾听的好父母。

蹲下来听孩子说话时,表情要亲切自然,不要紧绷着脸。否则,即使没有了身高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还是存在的,还是不能让孩子畅所欲言。

第三,听话中不要轻易打断孩子。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说话,更不要找孩子的发音错误。因为那样会打乱孩子的思路,有时孩子一紧张就忘了想要说的内容,孩子向父母倾诉的欲望就会减弱。当孩子不能畅所欲言时,做父母的也不能顺利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倾听的时候,父母可以一边温和地点头,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示意孩子继续说,有时可以说:“嗯,是的。”有时可以说:“咦?那真不错。”还可以说:“真棒,再给我讲一下好吗?”让孩子在父母的启发下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当然,倾听的方法还有很多,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最好的倾听办法,不仅让孩子成为一个愿意倾诉和会倾诉的人,也让自己成为会听话的父母。不知不觉中,你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代沟也慢慢消除了,你和孩子将成为好朋友,教育孩子也变成了快乐的事情。

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