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才能消除代沟

事实上,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代沟是很正常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想法,父母经常与孩子保持思想交流,就非常容易消除代沟。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却不能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却不给孩子宽松的学习氛围。甚至有一些父母习惯于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教育,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从而导致孩子的心与父母渐行渐远,而父母却感到很“委屈”,认为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却不听话。

一个上中学的孩子说,他已经长大了,知道父母为了这个家很辛苦,他们不但要关心家庭、社会上的事,还要关心他的学习,甚至在每天的饭桌上都要抓紧时间教育他。但是父母很少关心他完竟在想什么,每次交流的时候都是围绕着学习。最让他难过的是,父母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幼稚、毫无想法的小孩。每当他针对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在父母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父母就显得很不耐烦,特别是妈妈,她总是挥挥手说:“赶快吃饭吧,一会儿还要去上学呢!”或者说:“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你就趁早别想了。”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向父母倾吐内心的真实想法了。

这个孩子还说,每当妈妈谈到他学习上的事情时,总是激情万丈、眉飞色舞、指手画脚,说今年中考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是多少,“你必须好好学习,考上一所重点高中”,“你有时间一定要多看书,不然的话难以考出好成绩”…每当妈妈说这些的时候,他就装出认真听话的样子,其实内心非常反感。

他表示自己在慢慢长大,在感情、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困惑,他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因为有时候这些事情会长时间困扰着他,影响他的学习。但是他表示他内心的想法绝对不会和父母分享的,因为父母只对学习的话题感兴趣,其他的话题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所以,他认为平时和父母没有什么话可说,与父母沟通是件很难的事情。

这个孩子遇到的问题带有普適性,父母除了与他交流学习上的事情,对其他似乎不感兴趣。其实父母应该理解孩子,除了学习,他还有感情和思想方面的问题需要和父母沟通。只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这也是对孩子的尊重,更是赢得孩子尊重的前提。另外,父母应主动创造谈话情境,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沟通中要放下父母的架子,才会增加彼此间的亲近感,若想真正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愉快有效的沟通,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理解并尊重孩子。

被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孩子觉得父母理解、尊重自己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充满温暖和轻松,而不会有疑虑和孤独的感觉。因此,理解并尊重孩子是拉近父母和孩子心理距离的有效方式,既可以有效缩小代沟,又可以增进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

第二,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都应做到坦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使对方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另外,父母指导、教育孩子的时候,言语中应该充满关爱和善意,这可以大大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起的孩子的抵触心理。

第三,尝试和孩子亲密接触。

我们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通常被我们抱在怀里,或是被我们牵着手,但是当孩子长大之后,这种亲密的行为就越来越少。一篇题目为《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的文章中说:在拥抱中,人可以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拥抱可以缓解焦躁的情绪。还有耳语等亲密的姿态,更有利于孩子亲近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父母与孩子需要沟通,但是沟通不仅仅是用嘴,而要用心去听,用心去说。可以说,用心是最好的沟通。

总而言之,有代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没有沟通交流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在沟通中,父母不仅可以帮着孩子总结成功、失败的得与失,还可以了解到孩子真实的想法,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反过来也是对自己家庭教育的一种肯定,更有助于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消除隔阂。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