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头支票开不得

许诺,是一种激励手段。许下的诺言能实现,会对孩子起鼓劲、促进和教育的作用:反之,许诺后不能兑现,总给孩子开“空头支票”,那么,这个诺不许也罢。

对于妈妈的言而无信,小玲总是很无奈:“有一次,我最擅长的语文考砸了,就对妈妈撒了谎,说成绩还没有公布。后来妈妈得知成绩已经公布了,就追问我怎么回事。我却不肯把分数告诉她。妈妈向我打包票说,即使分数很不理想,也不会呵斥我的。冲着妈妈许下的这份诺言,我将实情相告,没承想妈妈还是那么言而无信,不光让我挨了一顿骂,还挨了一顿打。后来妈妈警告我,凡是出成绩后第一时间要告诉她,不要瞒她。但经过这件事后,还让我怎么相信她?”

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根据调查发现,如果一个人许下承诺,能否兑现将直接影响到别人对他的综合评价。

每个父母都知道诚实守信这一做人原则的重要性,对同事、对领导、对客户都会尽可能遵守承诺。可是对孩子,许多父母却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到也无所谓,于是父母们经常给孩子开一张张的“空头支票”,令孩子们一次次地失望。

其实,哪个孩子是天生的谎言者呢?这都是后天不良环境致使孩子的品格发生了变化。让人痛心疾首的是,那些不良环境的制造者恰恰就是家长,孩子不诚信往往是父母做坏榜样造成的。一些父母在“都是为孩子好”的名义下对孩子失信,失信之后这些父母对自己的行为还浑然不觉。一位老师说:“在学校,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承诺,但当孩子回家后就被污染了。”

新学期开始了,有个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简单的统计题,让每个学生询问身边的同学暑假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把统计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有位母亲看了题目后想都没想就直接对孩子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河同学,你直接编几个故事不就结了嘛。”孩子就是在母亲这种“引导”方式下完成作业的。但是,编故事怎么会和其他同学询问的实际情况一样呢?孩子把作业交上去后,老师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位母亲的出发点可能是想帮孩子早点完成作业,可没承想这下却给孩子身上贴了一个“谎言者”的标签。

也有的家长为了哄孩子乖乖服药,会骗孩子说“不苦、不苦”;为了让孩子乖乖打针,就骗孩子说“打针不疼的”;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为了不影响他学习,每每以“他不在”或者“他睡着了”回绝。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学会说谎。

还有的家长仗着家长的权威,常常记不起答应孩子的小事,更别说兑现了,这些父母认为:“我连带他去旅游都答应了,电脑都给他买了,陪他逛街之类的小事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正是家长先破坏诚信的约定的。家长的信誉度慢慢降低了,孩子渐渐地就不愿相信家长的话了。

很多父母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懂事,于是便经常对孩子许诺,以此达到哄孩子的目的,他们觉得小孩子哪里会把这些小事记住,久而久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信誉度已经跌到了谷底。

那么具体来说,父母要怎样做才能给孩子做好信守承诺的榜样呢?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没必要为调动孩子一时的积极性而说大话,承诺孩子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它只能迫使孩子完成眼前的任务,而不能使孩子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久而久之造就了孩子不讲诚信的坏毛病。言出必行,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长一旦答应就要想方设法去兑现,兑现承诺不仅能取得孩子的信任,还能促进父母、孩子彼此之间的感情。

二、家长不能兑现承诺,应告知孩子原因并加以弥补

一个人在许诺之前,一定要想想自己有没有能力兑现,尤其身为父母的人,更应该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轻易向孩子许下诺言。当然,的确有困难没办法兑现诺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并加以说明,并另行约定展行事宜,如:“真的对不起,宝贝儿!爸爸单位临时通知要加班,不能陪你看电影了,咱们改成下周末可以吗?”记住,此时父母一定要慎重,确定自己一定能够完成,和孩子另行约定的事可就不能再变了。

三、孩子不能兑现承诺,告诉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如果孩子自己许下的诺言没有兑现,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不可言而无信,不要因为别人不重视自己的承诺,就不兑现。因为如果孩子经常言面无信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造成一种承诺兑不兑现都无所谓的态度。

总而言之,父母言出必行的态度,将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诚信的好榜样,就等于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下了诚信的种子。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