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孩子的那面镜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他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长久。父母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是他一生的财富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失偏颇乃至错误的教育,会给孩子的人生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甚至有可能让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无论好还是坏,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影响都会一生相随,面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未来。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能够反射出父母的而孔、身材、凌乱的头发、迷茫的眼神、粗鲁的言行,总之一览无余。想让镜子前的自己更加得体端庄,为孩子做更好的表率吗?那就好好调整一下你的衣着打扮,把持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父母自己先改变了,“镜子”中的我们才会改变。自然,孩子也会按照镜中的形象来打扮自己。很多人说:天使的化身就是孩子,其实,孩子更像是白纸。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说:“社会就是模仿。”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家长的一言一行正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每一张白纸能否勾勒出完美的图画,取决于它的创作素材,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自幼勤奋好学,饱读诗书,颇具文学修养,同时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清廉。当元兵大举进攻中原时,文天祥组织义军,坚决抵抗元军的进攻,无奈最后被俘杀害。狱中的文天祥,尽管已是俘虏,依然以大义凛然、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抗敌人的迫害,为我们留下了《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可歌可泣的诗作。

这位伟大的爱国将领能够拥有如此的气魄和胆识,都归功于他的父亲——文仪。用性格豁达、注重道义、乐善好施来形容文仪一点也不为过。他饱读诗书,天文地理无不通晓。文仪对知识的热爱非常人所及,他经常手不释卷,通肖达旦地读书。有时外出,碰到好书,即便身上没钱,他也会典当衣物把书买下。文仪不仅自己读书,还要求儿子和自己一起学习,但凡有些许的心得体会都与文天祥交流分享。此外,文仪还把一些警言佳句挂在墙上,时刻提醒文天祥严格遵守这些准则,注意修身立志。

文仪很喜欢竹子,家中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文家的书房就修建于此。文仪欣赏竹子遇严寒风雪依然苍劲挺拔的不屈精神,因而经常激励文天祥要有竹子般的品德——坚韧不拔。文仪还特别佩服那些古代的能人贤士,比如比干、屈原、岳飞等仁人志士。在他的影响下,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早已渗透到文天祥的血液中。

最终,文天祥正是在父亲这样的熏陶下,成了一名爱国将领。他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家庭德育是孩子形成完善人格的根本。父母的德行对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儿童时期智力开发的程度、所习得的行为习惯是他们今后生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即便拥有强健的体格和聪明的头脑,他也只会作恶,有百害而无一益。

嘴上说不出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马卡连柯是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表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父母严格要求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这一点,那么,教育孩子真的不难。

前面我们说过外交部前部长李肈星优秀的儿子——李禾禾的一个故事,这里再说一个。

在李禾禾5岁那年,某天,李星的夫人——秦小梅接到了一位好友的哭诉电话,这个电话一打就是三个小时,甚至耽误了送禾禾上幼儿园的时间。秦小梅丝毫没有反感,反而一直安慰这位朋友,最后挂电话时还说:“别哭了,哭多了伤身子,擦擦眼泪,问题总可以解决的。”

一旁等待的小禾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许多天过去了,幼儿园召开家长座谈会,会上幼儿园老师对秦小梅说:“禾禾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每次有小朋友哭着闹着要回家时,他都会劝人家,“别哭,这不马上星期六了嘛,到了星期六你就能回家了。’他边说还边给小朋友擦眼泪。这么懂事的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学的这些!”

秦小梅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安慰朋友的情景,儿子一直记得,还从中学会了关心别人、安慰别人。她这才意识到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力是父母的言行。别看孩子年龄小,可是他们接纳、吸收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作为父母,千万不能低估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即使是下意识的行为,也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既要注意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又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把品德修养的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孩子不知不觉之间接受道德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形成完美的品格。

首先,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在父母要求孩子做之前,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只有自己做了表率,孩子才会跟着学,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孩子发现你的行为跟你说的正好相反,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成了坏的“模板”。况且行为比言语更有力量。父母的行为举止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感受到的比单纯用耳朵听到的更加具体、形象。苦口婆心的说教,不如付诸行动,后者的效果和影响要好得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像个指挥官一样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或者一味地说理教诲,而是要身先士卒,做孩子学习的榜样。若父母的行为、品德均很高尚的话,孩子不仅会对父母产生崇敬之情,还会付诸行动来效仿父母。

教育孩子行为比语言更有效果,因此对于说过的话,父母一定要有相应的行为为其佐证,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千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不说,教育也会无法进行。所以,父母为人诚实,讲信用,孩子才会在言行方面有所约束,说到做到。

做人的基本道德包括诚实守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一定要信守对孩子的承诺,不然就不要轻易许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伙伴。父母看似不经意间“说话不算数”,会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问题。孩子一旦在父母那里遭遇信任危机,会变得不再轻易相信人,与他人交往疑心重重,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社交网络。所以,父母的承诺一定要履行,如果确实没法履行,一定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偿孩子。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人一定要说到做到,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履行。

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会感到迷茫、困惑、恼怒、气愤,会忍不住训斥孩子,甚至动手打他,可是这样教训孩子,丝毫不起作用,甚至还会造成孩子与自己“势不两立”。等到一切平静下来,父母往往扪心自问:“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不听话?我究竟哪里做得不对?”

其实,任何父母都不是天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成为优秀的父母更是难上加难。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这就要求我们父母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只有父母们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变自己或错误或不恰当的观念,不断地更新思想,孩子才能够听得进父母的话,才会和父母亲近。正如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那样:“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