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绝不可揠苗助长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程,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天才也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所以,教育孩子不可揠苗助长,否则将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隐患。
一份调查显示,现代大城市3-6岁的孩子中,有70%的孩子已经参加过各种培训班。众多父母围着孩子的早教忙碌不停,除了常规人幼儿园外,在闲暇时间不少父母还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于是,1岁的孩子就开始学认字,3岁的孩子开始学外语,某地一名3岁半的女孩已识字4000个,成为幼儿园的“特聘教师”。
一个小女孩在某天表现出了对钢琴的热爱,地妈妈认为女儿有钢琴天赋,于是费尽口舌说服了女孩的爸爸,将女孩送进了钢琴特长班。很快,小女孩就开始厌倦弹琴。但是父母耐心说服了小女孩,经过长期的练习,小女孩不断地考证,最终得到了钢琴9级证书。
女孩在父母的鼓励下参加了一场钢琴比赛。进场后,当其他父母从女孩父母嘴里得知女孩的钢琴已经通过了9级时,流露出了极为羡慕的眼神。一位妈妈说:“你的孩子太棒了,好厉害的孩子!她一定是最棒的了。”
事实上,小女孩考试的时候只是弹几首既定的曲子,学习钢琴只是为了获得证书,并没有培养起对钢琴的兴趣和灵感。比赛中,女孩的发挥很差,没能进入首轮就被淘汰了。事实证明,她的钢琴水平很一般。但为了练习钢琴,女孩放弃了游戏和其他方面的学习,更为关键的是她在练琴中并未感到快乐,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父母也非常失望,他们大感不解,拥有9级证书的女儿竟然表现得如此精糕。
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急切地要求孩子学特长,面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特长,是拔苗助长的表现。当孩子学习的效果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作为父母,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教育孩子。
人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三分教七分等这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操之过急,只有保持平常心,让孩子快快乐乐享受童年,扎扎实实打牢学习的基础,才能为孩子将来的成才做好准备。
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喜欢玩乐和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任何抹杀孩子的天性,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压力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太切,但揠苗助长的做法只会毁了孩子。
事实上,让孩子接受早教、报特长班很多时候都带有极大的盲目性。父母们并没有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是“天才”的称号,还是幸福和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学习生活知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把实现这个目标当作自己的主要责任,给孩子感受幸福和快乐的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生活,感知生活。与其让孩子的生活被特长班占据,不如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等。其实成绩远远没有那些生存能力那么重要,孩子学会了生活才会懂得如何收获幸福。
根据研究表明,在年幼时经过早教的孩子,在长大后会变得不宽容和不关爱他人,这是因为孩子在进行早期教育时被父母和老师灌输了一些成年人的竞争观。举例来说,父母授意孩子尽量要和老师多多亲近,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讨得老师的欢心,不然的话别的孩子就会取代你在老师心中的位置。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就会萌发竞争,争宠的观念,造成爱心减弱、内心狭隘。
其实,除了给0~3岁的孩子培养早期智力外,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父母不能仅把培养孩子的某项技能视为早教的全部,苗助长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