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需要的是关爱而非责备
在学校里,每个班级都有成绩好的孩子,当然也少不了成绩差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能够受到老师和父母的宠爱,受到同学们的追捧,但成绩差的孩子却常常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嘲弄的对象,成为父母们发泄和责难的对象。但是成绩差的孩子并非一无是处,成绩差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失败者,所以请不要为难成绩差的孩子。
事实上,成绩不好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许多成功人士在幼年时期,也曾经被人视为差生。爱因斯坦小时候较自卑,不爱说话,在母亲的关爱和培养下逐渐走上成功之路:爱迪生当年因成绩差被学校劝退,在母亲的教育和培养下成才: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小时候成绩在班里曾排名倒数第一,后来遇到了对他没有丝毫成见的陈玉峰老师,才爆发出对学习的热情,最后成为一代数学家,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难成绩差的孩子。就像有人套用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所说的:“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差生’。”
王淑梅的儿子12岁,成绩一直在下游排相,他是班里“知名”的差生,老师讨厌他,同学们讥笑他,就迷王淑梅也为难他,给他背上了思想包袱。邻居一提到王淑梅的儿子,都大发感慨:“那个孩子,成绩差得要命,不会有出息的。”而每当王淑梅听到别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她就感到很没面子,于是回家后对儿子大发牢骚,有时候还会打骂儿子,说他不给父母争气。
儿子非常顽皮,他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认真听过课。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对他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为了提高儿子的成绩,王淑梅三番五次地给儿子请辅导老师、报特长班,尽管儿子非常不愿意,但是还是在王淑梅的“威逼利诱”下去上课了。这让儿子感觉是一种折磨,他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因为学习成绩差,一些孩子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在老师和父母面前,明显底气不足,在同学们面前自卑得抬不起头来。他们因为成绩差而失去很多参加别的活动的机会。他们被扣上了“差生”的帽子,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是差生,父母没有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因为被人称呼为“差生”,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与愉快的童年失之交臂……
当孩子把一个很糟糕的成绩告诉父母时,有些父母会抱怨孩子或责备孩子,然后唉声叹气;有的父母会暴跳如雷,大发怒火,甚至打骂孩子。这些种种不良反应,都是对成绩差的孩子的为难。
作为父母,应该通过孩子的分数自我反思,寻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达到改进方法、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分数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习成绩只能反映孩子的某些方面的素质,但不是孩子的全部,所以不应该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砝码。
有一个孩子非常调皮,他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特别讨厌写作文。爸爸是一位报社的记者,他希望激发儿子的写作兴趣,让儿子爱上写作文。
一天晚饭后,爸爸对儿子说:“孩子,你得学习写作文啦!”
“我不会写作文!”儿子一边看电视一边不假思索地说。
爸爸说:“正是因为你不会写作文,所以我才要教你写作文呀。”
儿子叉说:“我是学不会的!”
爸爸说:“学不会没关系,我会慢慢教你。”
这时儿子忍不住笑了,他说:“慢慢教我也学不会!”
“慢慢教你也学不会?”爸爸反问道,“我这个周末带你去外面旅游,让你认识外面的世界,体验生活。”
儿子听到这里,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第二天,爸爸带着儿子去祭扫烈士墓。回来以后,爸爸河儿子有何感想,儿子说:“爸爸,挺受感动的。”
于是,爸爸让儿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鼓励他:“只要你把你想到的写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就这样,在爸爸的鼓励和引导下,儿子学会了写作文。慢慢地,他的作文越写越好,语文成绩明显提高。爸爸再用语文成绩的进步鼓励儿子,让儿子提高数学成绩。后来,儿子自信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没有哪个孩子在得到他人的信任后还自暴自弃。在教育孩子时,为难成绩差的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更糟糕,让孩子失去自信。即使你的孩子成绩再差,你也不要责难或打骂他,而应该给孩子尊重和信任,让孩子自信地学习,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像没有倒满水的杯子,我们应该看到已有的半杯水,面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差就否定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成绩差的孩子更需要表扬。所以,请不要为难成绩差的孩子,而应该给成绩差的孩子更多的认可和赏识、关爱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