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注力不好是什么原因(提高专注力的2种训练方法)

孩子就3分钟热乎劲,椅子上就跟长了钉子似的根本坐不住,管也管不了:说3分钟热乎劲是形容孩子没长性,说的专业一点就是专注力不够。很多家长其实对专注力也是似懂非懂,并不是真正清楚专注力的来龙去脉,也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专注力差,更不知道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提高专注力的2种训练方法

专注力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两个知识点要告诉大家:

第一,认知活动包括:听觉、视觉、记忆、思维、想象、执行、反馈等等;

第二,对功能的理解。既然是一种功能,那么专注力就完全可以后天培养。

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在看书或者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上课的时候总是分神,学任何兴趣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家长没有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第二,孩子在专注力形成的过程中被破坏了。

孩子在出生之后,专注力随着孩子兴趣逐渐形成并发展,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专注力的保护却没有真正的做到,而且还在不经意当中破坏了他的专注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想一想这一些在现实中的场景:

场景一、孩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玩具,大人总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会问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尿尿吃点水果,老是在干扰孩子,这样的行为看似很正常,但实际上就是一种破坏,孩子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要更好的去保护这份专注和耐心,不要去打断,所以破坏专注力的行为之一就是:过度的干扰。

场景二、也许是因为觉得孩子还小,所以家长更多的时间是帮助孩子去完成一些事,比如吃饭,宝宝刚学吃饭的时候肯定会比较慢,有的家长就比较急,抢过勺子直接上来就喂,这本应该是孩子学习、练习的一个过程,家长全部都代替了,那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就被剥夺了。

类似这种情况很多,比如家长总是在替孩子回答问题,替孩子玩玩具,替孩子画画,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所以,破坏专注力的行为之二就是:过度帮助。

场景三、当孩子在认真的看书或者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会从中打断,理由就是该吃饭了,该吃水果了,该上厕所了,该回家了,有家长觉得到点了不应该做这些事吗,难道放任不管?当然不能这么理解,但是该做的事要提前安排,而不是在孩子集中精力的时候突然要求,这自然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所以,破坏孩子专注力的行为之三就是:过度打断。

原因知道了,那么如何解决呢?培养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也有很多的工具,在这里推荐两种方法,适合不同的年龄:

第一个方法:舒尔特表格,适合低龄儿童

舒尔特表格是全球公认的有效的训练专注力的方法之一,既简单又方便,在一张白纸上画出5*5的一个正方形的表格,把1-25个数字打乱并填充到里面,让孩子按照顺序规则依次指出数字并且接入时间,如果一开始的时候孩子觉得有点困难,我们可以先做3*3或者4*4的表格,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和孩子比赛,提高趣味性。

第二个方法:大声朗读,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儿童

每天拿出10-20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一个小故事,或者是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保证不读错、不丢字、不中断,家长不要去提醒,这样孩子就会高度集中,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专注力自然就会提升上来。

只要家长能够保持耐心坚持练习,孩子的专注力一定会棒棒的。

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